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www.bflvye.com/平等多元包容 年5月18日我们迎来了第44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forequality:DiversityandInclusion)。这个主题聚焦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倡导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传播功能,在当今世界多元一体,文化平等、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的背景与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延伸、深入到文化、社会、经济、国际交往等各个领域。 福州市博物馆围绕如何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这一主题,采用实体展览与线上展览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网上数字全景展厅、网上送展系列科普等一系列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为观众创造线上线下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新空间,鼓励更多公众走入博物馆,发现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等层面的全新视角,实现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与互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福州,一座有着多年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福州市博物馆,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缩影。 那么,今年的博物馆之旅你们准备好了吗?别眨眼,接下来将有一波全新展览强势来袭!精彩不容错过!文庙全新系列展震撼来袭!?●○文庙作为福州的地标建筑,不仅是历史上文化教育的代名词,更是宣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此次文庙系列展分福州历代状元展、福州古代教育展和祭孔礼乐文化展三大块,以图文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展示福州作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风采。下面就跟我们先来一睹为快吧!1 《科举鳌首大魁天下》——福州历代状元展 状元者,殿试第一名也,为科举中最高荣誉。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又激励了不少学子悬梁刺股、勇跳龙门。状元及第,除了是读书人一生的荣耀,也展示了一方水土文化底蕴之深厚。福州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年(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多年间,共出了16名文状元和8名武状元,期间还出现“三科三状元”“一榜三鼎甲”等盛况。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介绍状元源流、闽都文武状元、状元的产生及状元的荣耀。 展览亮点: 1、重点突出“三科三状元”“一榜三鼎甲”等科举盛况以及福州状元文化元素,如林鸿年状元大金榜。 2、通过高科技声光手段,重现福州历代文武状元荣耀辉煌的人生轨迹与背后的历史故事。 2 《邹鲁名邦文脉流芳》——福州古代教育史展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文化教育源远流长。从西晋“衣冠南渡”带来先进中原文化,福州早期教育开始兴起,唐五代王审知兴“四门学”,使福州文风大盛。尤其宋以后,福州文化教育达到顶峰,更是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出现“三科三状元”“一榜三鼎甲”,“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五子登科”“六子科甲”等科举盛况。福州历史上出了状元(24名)、进士(名),居于全国前列。该展览分为孔子和儒学教育思想、福州古代教育的发展过程、福州古代教育的延伸—福建船政学堂以及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四个部分,以时间为脉络,以历史为载体,为我们再现了福州古代教育史的发展轨迹。展览亮点:1、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等形式为观众重现清代私塾课堂复原场景与古代号房复原场景。2、古代科举考试的多媒体互动,观众通过参加知识问答,分别获得“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等称号,逐级递进,最终获得“状元”殊荣。3 《祭孔礼乐文化展》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夏商周时期,出于巩固统治需要,上层统治者十分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进而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礼乐文化。 随着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后,全国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祭祀孔子逐步成为中国礼制仪式中规格上层的吉礼,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祀”。祭孔礼乐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代表,而祭孔大典更是中国传统礼乐的集大成者。 祭孔礼乐文化展分礼乐的起源、祭孔礼乐乐器、祭孔乐舞、祭孔大典四部分。 展览亮点: 1、古代祭孔礼乐器、祭孔服饰等展示。 2、礼乐文化体验区,触摸和演奏体验,让观众对祭孔礼乐文化有更加感观的认知。 3、祭孔大典流程的直观呈现。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闽剧文献展?●○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也是“福州古厝”的典型代表,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年均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纪念馆是在年(光绪三十一年)建成的“林文忠公祠”基础上,于年开始筹建,年成立,年元旦对外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闽剧文献展 该展以闽剧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从多件史料中精选了余幅珍贵照片,结合文献、服装、乐器等多件实物和10段闽剧视频,通过“溯源”“发展”“兴盛”“繁荣”“传承”五个部分进行展示。此次展览是福州闽剧发展史上首次进行的系统的文献资料展,旨在展现闽剧在新中国获得新生、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繁荣发展;展现一代代闽剧人对闽剧艺术的坚守和追求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唤起人们对闽剧的历史记忆,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博物馆及所属馆所正常对外开放!?●○5月18日博物馆日当天,福州市博物馆及其他所属馆所(除辛亥革命纪念馆)均正常对外开放。开放期间,福州市博物馆馆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为不同地区、年龄、性别,不同层面及社会背景的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与讲解服务。 在当今城市化与信息技术化的发展新形势下,福州市博物馆始终以平等、多元与包容的姿态与社区群体、共建单位、各大学校及社会各界保持密切共融。同时,福州市博物馆也充分发挥“一馆带七馆”的特殊功能,全力配合七大所属馆所各项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各所属馆所以各自独有的文化特色吸引着大众前来驻足参观。 01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俗称圣人殿,又称孔庙、先师庙,是祭祀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伟大的圣人孔子的场所。初建于福州城西北,是培养秀才的学校。公元年,观察使李椅把学宫移建于此(今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10号)。主体建筑沿中轴自北向南延伸,依次由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月台、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组成。6年6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参观理由 1、福州地标建筑,文化教育场代名词,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2、文庙内四大看点(大成殿外月台蒸腾现象、石碑阴刻效果、七十二贤配祀全国少见、泮池泮桥)。 3、福州市道德讲堂总堂所在地,交通便利、人气旺盛、文化氛围浓厚的公益场所。自年道德讲堂开设以来共举办讲座多场,参加人数达一万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