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寄居,妙玉和黛玉的心态完全不同。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将自己不是贾府正经主子的处境写到了极致。读者每每为黛玉鸣不平,叹息黛玉寄人篱下之苦。 可细想想,比起黛玉,妙玉才是真正的寄人篱下。妙玉一人一口,带着自己的丫环奶母三两个人进了荣国府,对荣府来说,她的作用就是元春省亲时,主持一下元春拈香拜佛的活动,大观园作为娘娘的行宫,娘娘可没有花银子来维护,都是贾府掏钱,当初为了省亲买来的小戏子、小尼姑、小道姑这三十来个女孩子,最终都让贾府遣散打发了,尤其是最出类拔萃的几个,像芳官、蕊官、藕官等几人,结局惨淡。 妙玉虽说是贾府请来的,她要是没有用,荣国府会请她吗?元春基本不可能再省亲了,贾府的经济状态大部分时间都不大好,尤其是贾母八旬之寿过后,贾府经济难以为继,为节约开支,王熙凤和林之孝都琢磨要精简人员,甚至都想动姑娘们的丫头了。王夫人提起姑娘们的待遇,觉得和上一辈的小姐根本没法比,都难过得流泪了。薛宝钗都劝王夫人干脆关了大观园得了,这一项存在的必要性不大。 养妙玉可不同于养前述那些小丫头,长此以往,不大符合常情。我们试想,妙玉这个“闲人”该如何自处! 比起妙玉,黛玉有贾母疼,拿她和宝玉同等对待,吃穿用度都是贾母亲自过问;宝玉把黛玉捧到手心里,稍有不慎,恨不能赔一万个小心;王熙凤真心的喜欢黛玉;李纨和迎春姊妹和她和睦相处,没有人拿她当外人;周瑞家的倒是对她有过一次怠慢,被黛玉怼得只有闭嘴的份儿。尽管如此,黛玉的敏感仍停留在少数人对她的排斥和怠慢,正是这种心理的影响和作用下,宝玉稍微不顺她的意,黛玉的痛苦就会加倍的放大。 可是我们惊奇地发现,妙玉一点儿也没有类似黛玉的情绪,不但没有,连一点人在屋檐下的感觉都没有,这点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一行人到栊翠庵就在当院坐下,妙玉奉上茶来,给贾母的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盅,给众人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贾母用的是古董,成窑在明代就很值钱,到了清代更不用说了,这没问题。给众人用的应该是清代的官窑品,按说是皇家专用,不过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也有官窑,应该是皇家曾经赏赐的,主子们的房里偶有几件官窑器也属正常。官窑品在贾府并不是惯常的日用器皿,比如在节下摆席,可能会拿出成套的来用。很明显,官窑在妙玉这里就是日用品,而且因为贾母自己吃了一口茶,将剩下的半杯给刘姥姥喝了,妙玉便嫌弃脏,吩咐丢出去,宝玉觉得这可是成窑啊,不行送刘姥姥吧,让她拿去换钱度日,扔了怪可惜的。妙玉怎么说的: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在妙玉看来,什么成窑不成窑的,值多少钱,根本脑子里没有这观念,既然被这个乡下脏婆子“污染”了,反正她觉得是没法要了。 妙玉拉黛玉宝钗进自己的禅房喝体己茶,拿出来了自己珍藏的宝贝,烹茶的水是存了五年的梅花上收的雪水,器具用的是苏轼秘藏和王恺珍藏等价值连城的古董。黛玉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最看重的黛玉在她眼里是个大俗人,给贾府最高地位的贾母吃她觉得根本吃不得的旧年雨水,对贾母的客人刘姥姥嗤之以鼻,讽刺贾府根本不可能有“绿玉斗”这样的茶具…… 妙玉眼里的贾府,没有品位,品评不了顶级的茶道,朋友圈竟然还有粗俗的农妇,更没有真正上档次的器具。总之,妙玉眼里的贾府,很普通很一般,更没什么了不起。妙玉完全是以一种俯瞰的视角看贾府。妙玉具备这样的视野和心理,可见她的身份比贾府要高。 妙玉的茶具不是寻常官宦之家能拥有的 《红楼梦》四十一回,妙玉招待众人喝茶,作者为读者展示了许多妙玉关于茶的器物: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成窑五彩盖盅,官窑脱胎填白瓷碗,王恺的珍玩(分瓜)瓟斝,苏轼的秘藏点犀乔,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醢,绿玉斗,鬼脸青花瓮。 这些东西,要么是皇家专用,要么是皇家继承,要么暗示皇家专用图案,再不济,也是极稀有极珍贵的古董。不是靠有钱就能得到的。就这么一次临时起意的品茶,也没有特别正式的准备,仓促间,妙玉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可细想里面有许多的惊世骇俗处。 千万别忘了,这时的妙玉已经是个孤女,父母俱亡,家都没有了。她的派头肯定比原来大大的减弱了,尽管如此,还是一副我妙玉有的这些你贾府还真的没有的底气在。 就算仅仅展示了妙玉的茶具,可这些茶具会说话,告诉读者这是皇家专用,当然是比贾府高太多了。试想她的真实出身,或许出身皇族。 在贾府一住若需年,妙玉没有过自卑,她从内心也并不高看贾府,不过喝个茶,从妙玉的茶具这一斑可以窥其全豹,用刘姥姥的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妙玉还是有些底子的,至于贾府对其的奉养,无论对妙玉还是对贾府,在这个层次说话,这都不值得一提了。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