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小鹅破壳而出,陈淑芳都会有一些小激动。她喜欢看湿漉漉的小鹅转来转去打量世界的样子,那是一个全新的生命,“鹅生”还有很多可能。 “才出壳就能上飞机?”很多人问过陈淑芳同样的问题。“没问题!”作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所副所长的她很有信心。 培育了这么多年象山白鹅,她太了解它们了,虽然鹅苗看起来呆萌呆萌的弱不禁风,其实坐汽车、火车甚至“打飞的”都不在话下。这是一个适应性强且见过世面的品种,这几年,在她的推动下,大白鹅飞出象山走南闯北,从苦寒的延边到炎热的海南,帮助当地的养殖户脱贫致富。 其扶贫经验还入选了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典型案例。而这一回,它们将远嫁公里外的凉山州,完成另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的“海誓山盟”。 这桩姻缘起源于去年11月的北京,在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时,陈淑芳和四川宜宾市屏山县扶贫干部王金良聊到了大白鹅,两人一合计,都觉得屏山的环境很适合探索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林下养鹅模式。 会后没几天,王金良就组织了养殖户到象山考察。今年1月,首批苗鹅“飞”往屏山县,在当地的李树下生态养殖,实现了亩均增收元。 有了成功经验,今年8月,象山白鹅又在凉山州的西昌建立了示范点。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送去了羽鹅苗进行试养,只夭折了两只。七周龄后,它们都很健康。 同样是在果树下养殖,白鹅吃草,鹅粪养树,省去了除草施肥的人力,在生态环境中长大的白鹅肉质也很不错。 今年10月,去凉山的第二批小鹅苗也出发了。出生还不满一天的它们走之前要经过“体检”。每一只都要打好疫苗,陈淑芳会亲自把它们送上车。小鹅苗搭车到萧山机场,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抵达西昌。 这一路舟车劳顿,但精神都不错。西昌的养殖户小心翼翼地迎接这些小客人,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来象山取过经。 陈淑芳不但自己手把手地传授过经验,还请来了上海的专家一起现场辅导。 目前,第二批象山白鹅也已经安顿下来,这个试点成功后,将辐射凉山各地。陈淑芳相信,它们会有广阔的天地。 延伸阅读 陈淑芳 陈淑芳,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30余年来一直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获得水禽岸养、海水养鹅、猪弓形体病防治、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种鹅反季节繁殖等多项科研成果。她对待养殖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是养殖户口中的女华佗。她牵头实施白鹅产业精准扶贫,让因病因残致贫的42户家庭达到了户均20万元的年收入,年把白鹅产业引进到吉林延边,带动当地的余户家庭脱贫。 来源:综合甬上、宁波晚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jj/148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