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们的天空,亮着希望的眼睛,沽若当沽若当……”

“我们的歌声,传递感恩的致敬,沽若当沽若当……”

9月26日,我省大型童声情景合唱《沽若当——阳光下成长》在云南大剧院首演。来自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用本真、清纯的童声,演绎了“月芽”“二小时的路”“金沙江”“天空”等12首动人的歌曲以及歌曲背后感人至深的追梦故事。

这是禄劝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匠心之作,也是禄劝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最真实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禄劝各族人民在“金沙水拍”的脉动声中,汲取长征精神的伟力,于一穷二白的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脱贫摘帽的攻坚克难中奋进,在圆梦小康的大道上不懈奋斗,谱写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壮丽华章。

摘掉30多年的贫困“帽子”

演出现场,很多人哭了。

这是辛酸的泪水,“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太苦!”

这又是幸福的泪水,“新时代改变了穷困的命运!”

在禄劝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前,“到学校的山路经常有雾,回村寨的小道长满了树,出门晨阳暖冷脸,归来夜雨湿衣裤”,像这样“二小时的路”不计其数;“风里有苦味,雨丝湿双眼,盼你上学路上无风雨”,很多贫困山区孩子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期盼与呼唤。

孩子们的苦只是一种延续,但受苦的从来不只是孩子。禄劝各族人民祖祖辈辈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摆脱贫困。

据统计,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属典型的“财困民穷”。

年7月,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兼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一行,深入禄劝山区调研了解情况。当时九龙的白勒村,多数彝族村民住的还是木垛屋和“杈杈房”,调研组走访农家竟“找不齐三个凳子”,更有的农家贫困到姐妹俩只能“共穿一条裙子”,即谁出门谁穿,谁赶集谁穿。“一裙谁穿”的历史之问,深深刺痛着禄劝人民的神经,时时叩问着全县干部群众:“禄劝何时才能走出贫困的阴影?”

就在这一年,禄劝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白勒村被确定为国务院办公厅的直接联系点。从此之后,决战贫困的历史使命始终沉甸甸地压在全县各级干部身上,广大人民群众亦孜孜以求,探索脱困之路。

几乎就在同一时期,一份按满鲜红手印的“生死契约”在金沙江畔的阿角岔缔结了,全村仅19户人家就有15户75人参与缔约,以“发生安全事故自己负、投资人员自愿报、有了受益平均分、工程失败自己忍”的铮铮誓言,开启为吃水而战、为生存而战的壮举。源于阿角岔的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最终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马鹿塘精神”,并一直激励着不甘贫穷落后,敢于战天斗地求发展的禄劝人民。

年以来,禄劝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的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的总体思路,强化打仗意识,树立战略思维,先行先试,创造了“七个攻坚体系”压实责任、“三个百日会战”全面推进、“五个到户到人”精准施策、“六个百家”深化党群干群关系等脱贫攻坚“禄劝模式”“禄劝经验”,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业”的禄劝脱贫攻坚精神。

据禄劝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6轮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全县贫困人口实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截至年底,全县实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累计脱贫户人,全县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年16.35%降至0.54%,扎实过硬地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整体贫困,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摘掉戴了30多年的贫困县帽子,孩子们的苦将不会再延续。

走稳民族事业发展的“步子”

“沽若当……沽若当……”

沐浴着党的政策光辉,孩子们成长了。

他们是山里的唱歌娃,是彝山苗岭飞出的“百灵鸟”。

他们汲取着民族文化的营养,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茁壮成长。

“我常常在想,不是我们改造了他们,扶贫了他们,是他们改造了我们,打动了我们。”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刘晓耕教授深情地说,当你近距离接触到这些孩子,就接触到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会被深深感动。

禄劝素有“三河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24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亲如一家,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彝族的礼仪舞、苗族的芦笙舞等源远流长;境内的彝文摩崖石刻是存世最早的彝文碑;国内现存的部彝文古籍中,有部源自禄劝。近年来,禄劝县着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纂整理民族文化典籍,丰富民族节庆和民族文化活动,打造了《罗婺神鼓》、彝族刺绣、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等一批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禄劝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牢固树立“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结合境内少数民族多、发展不平衡、贫困程度深的实际,制定落实“县级领导包保,一个少数民族一套脱贫实施方案”的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管用、有效的少数民族脱贫摘帽“禄劝路径”。

傈僳族是禄劝县人口较多的“直过民族”,共有傈僳族村寨54个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年以来,禄劝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傈僳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重点战役来打,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一线指挥员作用、各级干部火线战斗员作用,深入开展“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党员“五带头五创一流”等活动。同时,选准配强贫困村特别是傈僳族村的第一书记,强化第一书记的思想带动、行为发动、人脉驱动、资源推动,使更多的傈僳族群众主动接受先进思想、掌握先进技术、变革乡村面貌、共享幸福生活,真正形成各民族同步同向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域推进农房建设,实施傈僳族农房建设户、易地扶贫搬迁41户、兜底建房户,搬迁傈僳族村2个;全面推进危房改造户,打造出云龙耐母当村等“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民族特色村寨。全域推进道路建设,傈僳族村寨的村委会客运车辆、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全域推进饮水安全,让傈僳族群众喝上安全水。新建文化活动场所、村(党)史馆等,传承和保护傈僳族传统文化。健全傈僳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傈僳族群众身心健康。落实低保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傈僳族群众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除傈僳族外,苗族、彝族等其他各民族贫困同胞也一起摆脱了贫困。屏山街道地多社区洗马塘村、翠华镇大松园村委会出水箐村、中屏镇书多村委会芹菜塘村等一个个苗族村子,村民们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好日子愿望”,现在又在为全新的梦想而奋斗。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跨越’,我们苗族人民感谢党,一心跟党走。”在翠华镇汤郎箐村,一位苗族群众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族群众才能稳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此外,禄劝还建成民族团结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32个、民族新村29个,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基更加深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

做厚强福祉的民生“底子”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沽若当——阳光下成长》演出至最后,孩子们的天空“亮着希望的眼睛”,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教育,得益于歌中所唱的“支教老师进乡来”“老师陪着我们长大”……

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禄劝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政策、资金、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闯”出了一条“穷县办富教育”、符合地方实际的教育扶贫之路。

近年来,全县教育支出一直占财政支出的21%以上,年、年、年教育支出分别达7.1亿元、7.18亿元、8.01亿元。同时,新建民族实验中学、思源学校、民族小学、职业高中等一批学校,引入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院。优先解决教师住房,教师待遇全面落实,教师队伍不断夯实。实施“三名”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禄劝还开全省先河,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实行农村家庭学生高中阶段免学费、免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年至年,全县共有4名考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了昆明市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

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全县1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院,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38%。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大病基金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四重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实行农村大病、慢性病救助,有效解决了数千名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把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做实做细做好。

社会保障精准兜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以上;精准实施城乡低保,落实残疾人基本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建成7个医养结合乡镇敬老院,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统筹推进宜居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提升四项工作,切实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宜居宜业。其中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户,农村危房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

关于“两不愁”问题,禄劝紧扣产业和就业两个增收关键点,多措并举促进贫困户增收。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打造“经济林果、中药材、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落实“五个一”稳定增收举措,整合产业资金6.66亿元,扶持贫困户做强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有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定向、订单、订岗”培训,实施“百人出村、千人出乡、万人出县”等行动,全县常年稳定外出务工1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8.12%。

聚焦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成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个,成立个村级重点合作社。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工对接”“农社对接”模式,实施“订单式”农业,畅通农产品“走出去”渠道,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物流仓储中心、县级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和乡(镇、街道)服务站16个、村级服务点个,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如今,贫困群众收入全面提升,安全住房全面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全面强化,民生福祉日益增强。

拓宽县域跨越发展的“路子”

群众眼中彝山苗岭的“第二次跨越”,是全方位的跨越。

自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全县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分别是年的91倍、67倍,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71.1:5.9:23,调整为年的29.7:22.7:47.6,一产增长了39.8倍,二产增长了.4倍,三产增长了.4倍。全县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建成10公里掌鸠河绿色长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44平方米,县城建成区达7平方公里,是年的15.3倍,并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电网、光纤宽带网、广播电视网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产业支撑显著增强。建成全国牛羊商品基地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形成“百万亩经济林果、十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万亩高粱、万亩西柚”的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格局,特色产品优势进一步凸显。英茂大花蕙兰年产花卉突破35万盆,是全国最大的大花蕙兰生产基地。建成28个小水电站,全国第四大、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年将投产发电,年发电量将达.1亿千瓦时,“水电大县”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是年的10倍;建成公里南北贯通的禄大二级公路,全县行政村%道路硬化,自然村通达率达%,自然村通畅率达74.9%。随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翻坝码头的启动建设,禄劝县城至四川会东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将形成“联通川渝、通江达海”的大交通格局。水利设施方面,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50座,五小水利件,有效灌溉面积达45.42万亩,全面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作为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区和城市生态涵养区,以及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禄劝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营造林工程,退耕还林42.38万亩。全面推进辖区金沙江、普渡河流域生态治理,关停沿江沿河矿山,治理水土流失.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8.23%。实施水源保护区农改林1.5万亩、水源涵养林1.65万亩,.14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6%。通过努力,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进入新时代,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禄劝将毫不懈怠、持续发力,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奋力打造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jj/153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