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自已说:自已从会吃饭就吃药,可见身体比较弱。还有两处旁证,一处是王熙凤说她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另一处是小厮兴儿向尤二姐介绍:姑太太的女孩(黛玉)一肚子文章,出来风一吹就倒了,是个多病西施。 黛玉果然弱不禁风到如此吗?屏山不同意,不但不同意,而且,我的观点是:林黛玉身体比王熙凤好多了,林黛玉口才也不输凤姐,就是心计也能和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凤姐一较高下,就是在管家上,林黛玉照样胜过凤姐,我并不是发烧说胡话,不信咱就一项一项的捌扯。 身体上 读者最爱拿林黛玉的身体说事,作者左一个弱柳扶风,右一个病西施,好像黛玉真像一个纸糊的,那黛玉到底有啥病啊?其实啥病也没有,就是心病。紫鹃说的好:首先得忌哭,凡百事不动心就好了。可这是不可能的,绛珠仙子是为还泪而来,凡百事不动心,那这小说不写也罢。 我们知道王熙凤操办秦可卿葬礼,送灵到铁槛寺,凤姐在馒头庵住下,是腰酸背痛的不舒服,这才多长一点路?这时候的凤姐不过十八九岁,腰酸背痛那是中老年才该有的毛病。而且操办完元春省亲的事,凤姐就是小产了,再住后就添了下红的病,凤姐的身体从这时就已经垮了,垮到心性要强、视权如命的凤姐都把管家权力交出去了,病到贾琏都认为她活不久了。 再看林黛玉,千里投亲,风尘仆仆连口茶都没喝就去拜见舅舅们。父亲病重,再次千里回南,侍奉、举哀、扶柩、葬父,再千里回京,这路上一走少说也是个把月,古时候可没有五星级宾馆,一路吃饭、住宿各种事,不方便的多了去了,就是今天现代交通、现代食宿,长途旅行你试试,全靠一副好身板,否则,气候、饮食、赶路,哪样都能给你个下马威,回到贾府的林黛玉有没有哭爹喊娘让丫鬟捶腿?原文说了,人家林小姐带回了很多书,正收拾屋子、分发礼品呢!贾宝玉第一时间就赶去,发觉林妹妹越发超逸了,怎么样?黛玉并没有被长途旅行折腾得干巴廋或者憔悴了,精神抖擞的很。 口才上 王熙凤口才上是绝对的厉害,小说里长篇大段的凤姐的语言描写多极了,比如协理宁府时对下人们的训话、忽悠尤二姐、大闹宁国府等等,凤姐那张嘴能把死人都说活喽,周瑞家的一句评价十分到位: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林黛玉呢?弱不禁风人设的林妹妹可不会向凤姐学习,几处佐证证明了黛玉其实更厉害,一处是宝玉乳娘李嬷嬷评价她:“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宝钗忙补充:“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宝玉挨打后,众人来看他,宝玉想勾着贾母夸黛玉,说了句:“……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从宝玉这话可以看出,若说口齿伶俐,凤姐和黛玉最厉害,比众人水平高的多,这点是肯定的。四十二回黛玉拿刘姥姥戏谑说笑话,逗的大家笑的七倒八歪,史湘云笑到椅子都倒了,连刘姥姥说笑话时不笑的宝钗,这次都笑到撑不住。就林黛玉嘴巴上的功夫,宝钗这里有个和凤姐的比较和评价:“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儿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句……”看看,就是说凤姐说的浅、说的俗,黛玉的笑话更深,更有味道,更经得起琢磨。 心较比干多一窍 大家往往记住了黛玉像西施,却常常忽略了黛玉更像比干。比干可是商朝的治世能臣,说一个人有治世的才干,往往将他比做比干,后世将比干推崇到神人的地步。说黛玉的心比比干还多一窍,这当然指黛玉有着卓越的管理能力,作者没写林妹妹是怎么管理的,可是我们读《红楼梦》会发现,只有潇湘馆里的丫头婆子既不主动生事,坏事也从不找上门,一派祥和,岁月静好的样子,看看怡红院里的矛盾和鸡飞狗跳,再看看迎春屋里奴才们的张狂,就连什么事都做到前头预防的宝钗屋里,莺儿不是和贾环起争执,就是和春燕的娘闹矛盾。林妹妹这个不治而治,实在是真正的高明。 可惜那个时代,贵族女子除了在家庭里施展才干,没办法参与社会活动和建设,如果可以,一肚子学问的林黛玉就算当不了比干那样的国相,当个国家文联文席,繁荣一下国家文化建设那是妥妥的没问题!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