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交通枢纽大都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所。文化的交流、交融往往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多有体现。今天,今日君带大家品一品文山富宁的剥隘七醋,在酸甜回甘中感受历史印记,思忖传承的魅力。 丨剥隘古镇有“滇粤关津”之誉 1 “壮乡一绝” ——剥隘七醋 剥隘古镇,地处右江的起点。右江曾是我国西南贸易的一条黄金水道,由驮娘江、那马河、普厅河三条江河交汇而成。古时的滇铜和大理国的马匹等从这里进入两广地区,沿海地区的海盐、布匹等物资也从这里进入云南。历史上,剥隘一直是云南通往广西的隘口,有“滇粤关津”之誉。由于两广来这里经商的人较多,所以外来文化与当地生活的壮族、汉族文化多有融合。剥隘七醋,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见证。 丨文山州富宁县剥隘新镇(汤克摄) 剥隘七醋泛指富宁县剥隘一带生产的醋。《富宁县志》中提到,明代时,一位来自广东的精通酿醋之人把制作技术传给了剥隘地区的百姓。自此,剥隘百姓开始制作酿造醋。这种醋颜色呈金黄色,酿造时加入黄糖、三七、八角、草果等当地特产,酸中回甜,口感极佳,很符合当地壮族人的口味。 丨剥隘七醋以糯米发酵而成 得益于剥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对传统酿造工艺的坚持,剥隘七醋成为无法复制的存在。剥隘古镇富氧、低海拔、常年高温,形成了得天独厚的酿醋环境。七醋以糯米自然发酵而成。剥隘镇的高温天气适合菌种充分发酵,出醋率高。生产七醋所用的水,取自剥隘镇那马河上游,水的酸性较高,富含20多种矿物质,这种水质是生产醋的理想水源。 丨年剥隘七醋的酿制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酿造古法由广东传入后,与壮族技艺手工结合,成了剥隘百姓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据说,之所以被命名为“七醋”,是因为酿造此醋的古法中,从泡米、发酵到搅动,各道工序都各需七天,总共七个“七”。这样的古法工艺,传承至今。年,剥隘七醋的酿制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 丨剥隘七醋生产引入现代工艺(罗俊南摄) 剥隘七醋的成功,离不开随时 编辑丨苏怡汀 校对丨张媛 制作丨吴桐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