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国人对历代官修正史的兴趣远不如私家记载和流传于民间的所谓野史,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官修史书所恪守的“为尊者讳”的禁忌。官修史书对于传主的丰功伟绩自然是一条都会漏掉的,而对于那些被认为有损传主形象的事件则能不写就不写,除非这个人是大奸大恶。这也导致了从古至今的私家著述之繁盛和民间流传之风行。实际上,私家著述和流传于民间的这些历史,很多都跟历史原来的面貌不同,如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杨家将故事,即跟事情原来的真相大异,故事中的那个潘仁美,就为杨令公的死背了黑锅。真实的情况是,宋雍熙三年(公元年),宋太宗想趁辽国景宗皇帝逝世,十二岁的小皇帝辽圣宗即位不久,朝局不稳的时机收复燕云十六州,遂派遣曹彬、田重进、潘美三路大军北伐。潘美、杨业一路出雁门关,打得很好,收复四州失地,因为另外两路被辽军所败,影响整个战局,宋太宗决定撤退,潘杨断后。当杨业被辽兵围困在陈家谷口的时候,按照约定潘美(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事先是带了部队埋伏在周围准备接应的,只是身为战役指挥官的王侁生怕杨业一战成功,抢了自己的风头而下令潘美将负责接应的部队撤离了预定区域,从而导致杨业被困无援而身死。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宋朝的另一个被民间流传污黑的人物刘皇后。刘皇后的故事通过豫剧《狸猫换太子》的渲染,一直被民众所津津乐道,剧中塑造了一个刚直的包公、忠心耿耿的老太监陈琳的正面形象。刻画了另外一个自私丑陋的刘娘娘和阴险的太监郭槐,刘娘娘的原型就是《宋史?后妃转》中的章献明肃刘皇后刘娥。主要内容是刘娘娘因为没有生育能力,而用狸猫将李妃所生男婴掉包,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宋仁宗。仁宗长大后知道事情的真相,在包公的协助下,与生母相认,而坏人也得到相应的惩罚。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老百姓很少看官修史书,遂以为戏曲中的故事就是原汁原味的历史存在,刘娘娘的形象千百年来也就暗淡无光了。《狸猫换太子》中那个反面人物刘娘娘原名刘娥,《宋史》中说她祖籍是太原,后来迁到四川的。爷爷在五代时期的晋、汉两国分别做过级别很高的军官,父亲刘通是虎捷都指挥使,在一次征战中死亡,刘家可能就是从此时开始衰败了。刘娥善说鼓儿词,在十三岁的时候嫁给银匠龚美后,夫妻双双来到京城开封谋生。龚美由于手艺精巧,又善于结交朋友,就跟在襄王府当差的张耆拉了关系。刘娥会唱鼓儿词,经常出现在龚美的朋友面前,她的美貌和才艺为张耆和王府其他随从所知。不久,龚美经高人指点,改名刘美,与刘娥以表兄妹相称,通过这些王府随从将刘娥进献给了襄王赵恒,就是后来宋真宗。刘娥进入王府即受到赵恒的万千宠爱,赵恒的乳母却认为刘娥的出身低微,且来历不明,要赵恒疏远,赵恒不听,乳母就将这事上报给了太宗。太宗听闻之下大怒,下旨逐出刘娥,为赵恒赐婚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第二女郭氏。赵恒在被赐婚后,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跟刘娥断绝关系,而是把她藏在张耆家里,不时趋幽会。年,太宗病死,赵恒即位,是为真宗,便立刻将刘娥迎进宫中,封为美人。此时的刘娥虽然已经三十六岁了,徐娘半老的她始终为赵恒所爱。到了景德初年,郭皇后年近九岁的儿子赵祐夭折,时隔半月,另一个两月大的皇子也夭亡。真宗此时年近四十,为防后继无人,养宗室子于宫中作为接班人。年,郭皇后死,此时赵恒要离刘娥为皇后,遭到大臣反对。赵恒心里不快,却也无法,从此不立皇后,终其余生,后位一直空缺。因为刘娥本人确实没有生育能力,遂借腹生子,由此被封为皇后。关于刘娥的借腹生子并没有《狸猫换太子》中那样的血腥。事实上,刘娥官僚世家的遗传基因,加上她在张耆家闲居期间的学习,她的素质是非常高的。成为皇后后的她,在协助执迷于道家长生的赵恒处理朝政上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她对待仁宗赵祯母子也是无可挑剔的,赵祯作为储君,刘娥为他安排了专门的读书场所,选拨当时的博学硕儒为其讲习。赵祯的母亲则被封为顺容,要知道,在生赵祯前,她只是刘娥的一个侍儿。《宋史?后妃传》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仁德,终左班殿直。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壮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在李氏生病期间,刘娥派太医给她看病,晋封她为宸妃。死后给她用皇后的冠服下葬,须知,此时的朝政大权都在刘娥手上,如果她是一个用心险恶的人,她完全可以不这样做。赵恒死时,赵祯还小,遗诏要“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这期间,刘娥一直跟赵祯遵循五天上一次朝的制度,在朝堂上,皇帝居左,太后居右,皇帝称“朕”,太后称“吾”,实际上,朝政、军国大事都是刘娥处理。她垂帘听政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大宋朝的事情,对赵恒去世后的国家稳定和繁荣都是功不可没的。她能够对赵恒晚年大搞天书祥瑞等等荒诞不经的事做拨乱反正的工作,启用一些有才能的官员,于内政外交颇多变革。到明道二年,她主动将权力移交给了仁宗赵祯。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她非凡的才干个人魅力。对于她的贡献,后人评论她是有武则天的才干而无武则天的不良行为。元人后来修《宋史》时,也给与了她高度的赞扬“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刘娥晚年曾经问一个跟她对着干了半辈子的官员李迪“卿向来不想我干预国事,有些过了。我十几年保养天子之至,卿以为何如?”李迪是个性格刚烈的人,她老以为刘娥垂帘听政不好,就时时跟她扭,这时他说了公道话“臣蒙受先帝厚恩,今天看到天子的圣明,臣以前不知道皇后的盛德,乃至于此。”而刘娥能始终容忍一个跟她唱对台戏的官员,其人格力量也是常人所不及的。就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胸怀气度都超越历代后宫女主的人,却被一个流传于民间的戏剧污的那么不堪,看来,不读书是不行的。当然,很多的民间传说和传闻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我们在史书上也或多或少的能找到它的影子,然后经过附会和民间艺人、有的甚至是文人的再创造,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久而久之,人们就真把它当回事了。《宋史》中记述了刘娥没有生育能力,记述了李宸妃是刘娥的侍儿,被赵恒临幸后产子,记述了这个孩子生下后就被刘娥抱走,交给她的心腹杨淑妃抚养,也记述了李宸妃死后在葬礼规格上的一次争论。而所有这些记述都是简略而模糊的,这就够了,符合了作为传奇、小说、戏剧的素材要求。终李宸妃一生,自生下赵恒后,母子间就再没有相认,尽管刘娥给了她很好的待遇,但近在迟迟却不能相认的那种煎熬也始终陪伴她的一生,这样一个弱者是值得同情的,而这一切的祸首都是因为刘娥。而在中国人的心中,被同情的弱者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于是,一个本来很能干而又有政治头脑的女强人就成为了邪恶势力的代表。仁宗赵祯是整个南北宋时期少有的有成就的皇帝,就他的这个谥号“仁”也是之前任何一个皇帝都没有用过的,“仁”代表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仁宗执政的四十二年中,涌现出的人才几乎代表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最高峰。苏轼一自己的亲身体会说道:“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明代李贽认为这一时期是“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赵祯的善于管理国家治理国家,为子孙储备人才,造就两宋三百年基业,都缘于刘娥的一手调教,刘娥在史书上受到的高度赞扬和在民间的黯淡无光,反差竟然如此之大,由此也可见民间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

一家之言,喜歡就好

赞赏

人赞赏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jj/5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