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到老年,容颜在岁月中老去,不变的永远是情怀。这其实是一种精神,坚定不移,执着认真。” 这句话用在南靖县金山镇一位与新闻事业相伴同行50余载的老人身上再合适不过。这位时代的“有心人”,乡土的“守望者”,新闻事业的“常青树”,名叫——温欣。他的名字如这50多年情缘一般温婉,娓娓道来。 在温老家中的书橱里,有两件东西是他无比珍爱的。 一件是福建日报社发给他的通讯员证和采访本 另一件是一本本近80厘米高的用稿剪贴本 它们真实地记录着温老与新闻工作一起走过的历程。 年10月的一天,南靖县金山公社党委副书记给温老一张福建日报社的通讯员登记表。这是组织上决定推荐他当通讯员的登记表。这令他又喜又忧,喜的是组织对他的肯定,忧的是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他的第一篇见报处女作是《老一套思想要不得》,它反映了当时农民的一些旧思想,以及《福建日报》农村版创办一年来读者对党报提出的建议与希望。文章见报后极大激发了他的写稿热情。从那天起,他把写稿当成责任,把新闻当成事业,一干就是50多年。 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温老始终不忘为困难的采访对象排忧解难。卢子松是江西上饶人,年举家搬到南靖金山镇河乾村,承包了亩土地种植水稻。由于各种原因,卢子松的户口多年来都无法迁入金山镇。因此租地时要借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农业订单合同,因户口不在当地,农业保险、贷款、医保等也都无法办理。温老听说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采访,随后写了《迁移户能否特事特办》一文,刊发于年4月25日出版的《福建日报》。这篇文章引起了省公安厅的重视,并立即协调漳州市、南靖县公安局以最快的速度为卢子松办理了户口迁移,卢子松终于在金山镇落了户。年,金山镇新内村的优秀计生管理员、县人大代表卢秀华,20年来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温老了解情况后,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到新内村采访,撰写的稿件在《福建日报》《闽南日报》《中国人口报》《人回之声》等报刊发表。卢秀华的先进事迹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大大鼓舞了计生工作人员的士气。 自从当上省报通讯员,温老结识了报社不少编辑、记者,他们的敬业、仁厚给温老留下很深的印象。年8月30日,时任报社副总编的张红赠给他《屏山时评》一书,她在书上题写:感谢温欣同志对福建日报长期的支持!这让他感动不已。年6月6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在福州举办读者节时,他认识了报社发行部的几位同志,他们亲切地对他说:“通讯员是报社的半壁江山,我们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希望你今后多到报社走走,多为报社办报、发行提意见、建议。”几句话说得老人家心里热乎乎的,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新闻事业当中。年7月,他编撰的《土楼神韵》一书出版。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福建日报》,自年元旦起,温老在自家开设的书店与南靖二中大门口设立了阅报栏,一家人成为《福建日报》的忠实读者和义务夹报员。几十年来,几乎每天他都会与家人一起更新阅报栏的报纸,让村民及时读到《福建日报》《闽南日报》《农民日报》等七八种报纸。这给村民带来了实惠。金山镇后眷村种植大户卢坤炎从报栏上看到全国大、中城市红香蕉价高货紧的消息,年通过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从菲律宾引进红香蕉试管苗,年金山镇种植红香蕉上万亩,年产值达多万元。 自年10月至今,新闻事业陪伴温老走过了整整50多年。50多年来,他怀着满腔热情,不知疲倦地深入基层采访,尽心尽力地办好阅报栏。温老也由知之不多,到小有成就,成绩斐然。如今,他在全国、省、市新闻媒体上发表的消息、通讯、言论等已达多篇,荣获上级奖励90余次,其中年8月他被评为“感动漳州人物”,年6月被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授予“党报之友”的称号。 半世纪相伴,温老由衷地感到新闻事业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而自己也像依恋故乡的土地一般,与他相伴一生。文字:温欣谢威 图片:谢威 编制(制作):江峰 校对:许珠玲 白癫疯白癜风克星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jj/80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