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赞助商广告----------- 山高草郁葱,幽径无人踪 逶迤百余里,一啸如云中 这是我在年春节登于都屏山牧场时所做的打油诗。那时,正值正月初三,同学来访,有感周边没有特色景点,遂征得家人同意,携表弟和同学,我们三人骑车前往靖石乡登游屏山牧场。 屏山牧场坐落于于都南部的靖石乡境内,海拔一千余米,有着“于都最高峰”之称,并且,屏山把南方的高山雄姿与北国的草原风光融为一体——牧场的低海拔属于九寨沟风光,高海波却是一派北国草原景色——十分具有游览意义。 是日上午近八点时,我们从水阁口出发,需要沿着县道,经过禾丰圩、铁山垅等乡镇,才能到达屏山牧场所在的靖石乡。我家是在禾丰镇,与屏山牧场所在的靖石乡有近四十公里的距离,按照一般的摩托车速,需要一小时才能到达。这种车速,放在大城市闹市也十分寻常,但在这山旮旯里却尤为难得。就像这屏山牧场百余里山麓,坑沟纵横,虽是绝美风光,但也是隔绝交通的“拦路虎”。终于在八点半时,我们到达了靖石镇,远远地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贴着一张大海报——蓝天白云下,黝黑的奶牛们在嫩绿的草地上悠闲地散着步,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草,海报上部写着“屏山牧场由此进”。我们眼前一亮,按照指引,从县道转到了平坦而崭新的乡道,放眼望去,乡路像条金色的腰带,从县道弯弯曲曲地向东飘了出来,躲进了西边的群山中,不见了。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来到景区脚下的停车场。山风习习,轻拂远处田地上的青草,零星奶牛欢快地摇着尾巴,咀嚼着青草,铜铃大的牛眼弯成了月牙儿,流露出惬意祥和的神情,清新的空气里仿佛杂夹着丝微牛粪的气息,显得独特而自然。我们停好车,买好门票,开始了我们的游山之旅。 当通过屏山牧场的检票处,走过了半山坡上的青石桥,才算是真正进入屏山牧场。此时,天已放晴,冬日的金色光辉洒在身上,显得格外温暖,心情瞬间愉悦了不少,不远处静躺的河面,阳光映照其上,波光粼粼。正了正身放眼望去,印入眼帘的不是我们想象中成群结队的奶牛,也不是蓊郁荫翳的苍翠大树,而是鳞次栉比的白色农家楼,远处隐约人群涌动。我们不明就里,顺着人流向着右上方的水泥路走去。 到了那里,才知道仅是几座雕像,心中不以为然。但看到旁边板报,心里一颤,这是屏山牧场董事长叶彩义的叔祖等六名黄沙村革命英烈,在那个艰苦动荡的年代,他们拿起枪杆,参加了红军,不幸长眠于长征路。后人缅怀先烈,希望他们死后能埋身故里,魂归故乡,但他们早已化为泥土,融入大地,叶彩义等后人只得从雪山草地上捎两把泥土,为先烈们立坟墓,希望先烈在天有灵,安息于此。先烈之勇,后人之孝,感动于斯,也许这就是“屏山精神”吧。 伫立在英烈的雕塑面前,我的心在颤动,思绪万千,眼睛浮现出了在那烽火年代的岁月,革命先烈们为新中国的未来,迎着血雨腥风,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他们倒下了,又有无数后人高举旗帜,踏着足迹,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有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姓名,但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当我们顺着小路开始登山时,已经到正午了,冬日的阳光愈显煦暖和柔美,挣脱树叶的阻挡争先恐后地黏向我们。因为春节的原因,路上的小孩和老人比较多,尽管上山的小路比较原生态,崎岖不平的,但小孩们依旧忍不住嬉戏打闹起来。孩子的嬉戏声、大人的喝斥声、老人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林的沉静,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欢快。在这深山当中,即便是冬季,树木的颜色也是繁茂的,它们有的苍然而立,直耸天宇;有的盘桓曲折,老枝垂地——生态物种在这里得到了保持,让人感受自然的力量和博大生命力。 我们慢慢的登山,小路陡峭起来了,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阶梯。由于对登顶的向往,我们急迫地从人群中走出,独自向山顶攀爬。那是一条十分陡峭的云梯,其坡度甚至不亚于庐山的好汉坡,有几处几乎达到七十度。还好有栏杆,可以倚靠护栏向上攀爬,偶尔向下望去,人几乎悬在半空,向后看去,底下的人成为一个小黑点,我心中也是一颤,只得把护栏握得更紧。在惊恐、渴望,汗水交织下,我终于登上山顶。当我站立起来时,心中的惊惧轰然散去,仿佛一缕天光猛然射下,脑海中浮现“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这句蔑言。望着远处的风车和云海,似乎一切是那么的美轮美奂。置身这屏山顶上,一切人间的烦恼也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是有一种欲“飞”的冲动,想与这方世界永远相融。 屏山牧场的山顶是一方寺庙,我们的午餐便是打算在这里解决的。寺庙并不出奇,真正令人期待的是站在寺庙前,尽收于眼的美景。远处的观音像仿佛踏云而来,悬空于深山幽谷之上;山底的溪流游走于群山群谷之间,迂回蜿蜒,忽而化为一道白练,向下冲击,四散消失;山那头的风车,在阳光下风叶像张开的翅膀,迎风转动,与青山、白云构成了独特的景致……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仿佛是一个神奇的梦幻世界。 一次屏山行,一生念于心。这次登山足够让我回味许久,让我在追求的时光中豁然开朗,坚定前行。或许,当我在外漂泊累了,我会重回家乡,回到这屏山守护着一方净土。 作者:于都禾丰人刘文 活动主办:由于都县文联、于都县地方志办、于都信息网联合举办“我与于都的故事”征文竞赛活动。 (供稿:于都县志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jj/85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