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由福建省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省文史馆馆员欧潭生、省政协文史研究员黄荣春主讲的“闽越国冶都在新店——屏山是汉武灭余善的宫殿废墟”讲座在鳌峰坊闽派艺术馆成功举办。两位专家围绕闽越国都城遗址展开,畅谈分享了关于遗址的几种普遍争论及考古研究发现等。北邻文化研究会牵头人十九先生出席了本场活动。 活动开始后,著名考古专家欧潭生先是表明坚定立场,闽越王城在福州新店不在屏山冶山,更不在武夷山。然后详细解释了为何如此下结论。闽越王城不在屏山 图一/屏山省建行工地出土的汉初板瓦内侧戳印 欧潭生先生表示鼓屏路修地铁,挖出汉初宫殿遗址,有人联系宋《三山志》记载,误认为汉初闽越国冶都在屏山。其实早在年他们在冶山西北钱塘巷北省建行大楼工地,就发现红黄色宫殿夯土基址,还出土了大口径排水管道、板瓦、瓦当等。15块板瓦内戳印有汉初文字“蛇”的象形字(图一),也就是闽越国“闽”字的初文,也可以说是闽越族的族徽。年《中国考古学年鉴》发表了他署名的文章《福州冶山汉初宫殿遗址》。 图二/龙凤呈祥万岁瓦当 后来,屏山菜市场工地又出土“龙凤呈祥”万岁瓦当和“万岁未央”瓦当(图二),为东越王余善“僭越”时期的文物。还有财政厅工地大型木桩、板瓦、筒瓦的出土(图三),也均说明屏山曾是闽越国末期东越王余善的宫殿区和水军基地,今出土的乃是汉武灭余善时烧毁的遗址遗迹。绝对年代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年),而无诸被汉朝复立为闽越王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两者相差了整整92年。 图三/省财政厅工地出土的大型木桩、板瓦等 闽越王城不在武夷山 ▲武夷山城村汉城城内遗迹分布图欧潭生先生认为武夷山汉城应是余善拒汉的军事城堡,不是闽越国都城“东冶”的治所。其主体建筑和绝大多数遗物的年代是余善时期的。武夷山汉城是当时汉中央政权与闽越地方割据势力之间在政治上严重对立的历史见证,说明武夷山汉城作为闽越国晚期军事性质的边防要塞和军事重镇的极端重要性。 当汉朝军队灭余善,夷城堡“尽徙其民于江淮间,以虚其地”后,武夷山汉城就变成了一座废墟。特别要指出的是,两千多年来这里始终是一片废墟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武夷山汉城确系单纯军事性质的晚期城堡。 闽越王城在新店 ▲汉初福州地貌图及古城示意图 欧潭生先生介绍新店古城位于福州市新店镇新店村。村北为古城山,村子四周有断断续续的夯土城墙,当地村民称为"土墩"。此前,残存的"土墩"高约五六米。年遗址被发现,年福建省文化厅文物处会同福建省博物馆等单位业务人员实地考察了古城,-年对古城进行了三次发掘和钻探。 厦门大学研究历史地理的林汀水教授曾著文考证,汉初福州城内三山(于山、乌山、屏山)均在“水中”。据此,研究福州城历史变迁的郑力鹏博士论文中绘制的汉初福州城地貌图推翻了历代志书推测的闽越王都冶城在屏山一带的说法,认为冶城应在今福州新店古城。 ▲新店古城内发现战国晚期墓葬 在以他为考古领队主持的这三次发掘中,年第一次发掘,是对外城的东、北、西城墙进行解剖发掘。根据城墙夯土结构和出土器物判断,该城始建于战国晚期,是汉初闽越王无诸的国都冶城。 年第二次发掘时,福建省地质勘探设计院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城墙进行了勘探,配合考古发掘,弄清了古城范围及护城河走向,并在城外废土堆中发现来自屏山菜市场工地的汉初瓦当等重要文物。 年的第三次发掘发现了战国晚期的炼铁炉石基座、炉膛、陶范、铁渣等重要遗迹遗物。 ▲新店古城发现战国晚期炼铁炉 根据城墙夯土结构、夯筑法,以及城内、夯土内和护城河底出土陶器,断定该城始建于战国晚期,汉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唐、五代至宋还在修补使用。该城分内、外两个城,内城东西宽约、南北长约米,外城已探明的西城墙长达米。 而在新店古城发现战国晚期的城墙、陶片、墓葬和炼铁炉,都是屏山和武夷山所欠缺的,说明无诸在战国晚期已经称王,在福州新店修建了冶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又扩大了冶城范围。 欧潭生先生总结道,从汉初福州地貌图可以看出,新店古城一带为高台地,适合建城,并能守住陆路进福州的重要关隘。汉初闽越国由于连年参加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国力不强,人口不多。闽越王无诸与汉中央保持一致,与民休息。 据《榕城考古略》,闽越王无诸死后埋在屏山南麓的王墓山,其子孙后代开始在屏山修筑宫庙。到了闽越国晚期,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军力增强。至汉武帝时“立丑为越繇王,奉闽越先祭祀”,“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闽越国进入“二王并立”时代。无诸孙子越繇王丑负责祭祀闽越先祖,驻扎在福州新店冶城,视为正统。 而实力强大的东越王余善,“威行于国”,在屏山和武夷山等处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仿用长安城龙凤纹“龙凤呈祥”万岁瓦当、“万岁未央”瓦当等,“刻武帝玺自立”、“筑六城以御汉军”。最后,被汉武帝“灭国迁众”、“以虚其地”,使福建的地方史停滞了多年。福州新店古城考古以及福州屏山、浮仓山、武夷山乃至全省文物考古资料证实了上述史实。 讲座另一位专家黄荣春先生从闽都文化出发讲到闽越国都城文化是闽越文化的主体,就是初步成形的闽都文化。闽越国始建立于战国晚期,其疆域最强盛时以今福建全境为主,北至浙江南部,南至广东东部,西至江西东北部,台湾亦为辖地。 自年至年,考古工作者在福州先后发现6处重要的闽越国文化遗址。这些遗址是浮仓山遗址、新店古城遗址、屏山遗址、牛头山遗址、郭前山遗址、益凤山汉代大墓。 黄荣春先生表示闽越王城遗址应是在新店古城。除了-年对古城进行了三次发掘和钻探外,后续又进行了5次的考古发掘,最近一次是今年年3月-8月福州市考古队考古发掘。他大致介绍了每次的考古发掘发现收获,并向大家展示了许多发掘现场及文物的照片。 黄荣春先生表示新店古城始建于战国晚期、扩建于汉初。《考古》年第3期《福建福州市新古城发掘简报》结语:“战国晚期无诸自封为王时所筑的冶城和汉高祖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的国都东冶(或称冶),应当在今福州市新店古城”。年公布为福建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荣春先生还针对几处闽越国文化遗址如屏山汉代遗址、牛头山汉代遗址、浮仓山遗址等,进行了一番细致介绍。他表示东冶(今福州)为闽越国国都,福州遗有大批闽越国时期的文化遗址。 古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于地下的文物,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研究福州已发现的闽越遗址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地层和出土文物及遗址情况,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从而推断遗址的年代及其性质。而新店古城为闽越国冶都的观点,正是出于考古的严谨。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展岳先生在为黄荣春《闽越源流考略》一书作序时,对闽越国冶都的争论也做了总结: 闽越国的冶都(东冶)在今福州北郊新店镇古城村,战国末闽越王无诸创建。汉初复立时亦在此地。福州市区浮仓山、屏山、冶山和牛头山一带发现的汉代建筑遗迹应是东越王余善营建的宫殿区。新店古城、浮仓山、屏山至牛头山一带均属冶城范围。汉武帝令越繇王丑与东越王余善“并处”,应解释为并处东冶,非分处两地。从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看,越繇王丑、居股居新店古城,东越王余善居新开拓的宫殿区。余善败亡后,宫殿区被汉兵焚毁。 崇安(武夷山)城村汉城营建于余善为王之后,毁于元封元年,存世25年。城村汉城位于闽北六城址的中间地带,余善为拒汉的需要,把城村汉城作为军事指挥中心;为了自立为帝,把城村汉城作为战时的王城或临时王都。余善败走徙处东冶时,城村汉城及闽北诸拒汉城堡均被汉兵焚毁。 看来,福州历史有可能要被重新书写了。 ......END...... 编辑/鳌峰坊、十九先生 排版/鳌峰坊、十九先生 校对/华安 图片/欧潭生、黄荣春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