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22/4763423.html 《丛书》主编:潘琦 副主编:吕余生 本书执行主编:唐国辉曹玉生 副主编:王文胜蒋廷松 校对:石玉珏唐运勇周雪梅 刘春玉俞梅蒋慧玲 黄海燕唐力扬 伍林芳谢涓贞 本书终审:蒋钦挥吕余生 蒋椆媛唐春烨 本书版权为广西桂学研究会所有 千年古邑的建安司 文 马震宇 建安司村全景 建安司,仅从字面上解读,这就是一个古老的名字,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全州的历史记载:宋代清湘县属于荆湖南路永州府全州,管辖建安镇、宜湘镇、西延镇。元至元十四年(年)4月设立全州安抚司,6月改设全州路总管府,属湖广行省湖南道管辖;县下有五站:建安站、咸水站、黄沙站、三角站、柳浦站(今庙头白果村)。明洪武元年(年)改全州路为全州府,洪武九年(年)降为州,撤清湘县并入全州,年8月改隶广西省桂林府,设立西延巡检司、建安巡检司、柳浦巡检司、平塘巡检司。清代为广西省桂林府全州,设山枣、黄沙关、宜湘镇、西延镇;后期分为升平、长乐、万全、恩德、宜湘、建安共六乡。从历朝历代的史记里面都有“建安”出现,或建安镇、或建安站、或建安巡检司、或建安乡,这些“建安”的治所(办公场地)在哪里呢? 位于建安司村旁的古城遗址或许已经回答了上面的疑问。建安司古城遗址,距湘江南岸约半里,呈正方形。南段长米,北段长米,东段长.5米,西段长米。残存城墙高2~4米。 西北角最高点5米。残存城墙基脚长约19米。城南左家坪一带有汉代古墓群葬,占地10余平方公里。在村西南的社公坝村,还保留有当年养马、驯马的马槽子地遗址。 据史学研究人员考证,建安司村是古零陵郡的郡治所在地。史书记载:秦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26年(公元前年)设立长沙郡零陵县,县治在今天的全州县咸水镇西南,距离建安司村不足10公里。 建安司街道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析长沙郡置零陵郡,零陵郡治所在零陵县,就是今天的全州县凤凰镇建安司村一带。 站在村口向南望去,隔了一片田的那头,是一字排开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那里就是零陵郡城的古城墙遗址所在地。 据村民们说,在20世纪60—70年代那里还保存着好几米高的土城墙。当时号召农业学大寨,学校很少上课,学生们天天搞劳动就是去挖这城墙上的土填埋到护城河里和低洼的地方去开田种地用,高高的城墙就这样被破坏了! 在清嘉庆年间的《全州马氏家谱》里这样记载:建安司,由凤凰嘴而上里许,建安司前朝设司于此,以安辑建宜之民者也。后涉治于宜乡之咸水而其遗地,吾族卜居之仍其名。昔建安七子以文章名当世,后人称之,今之居斯土者,果能追慕建安风骨,而欲以文章名世,是所望于有志自立者。 建安司码头 今天的建安司村属于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委辖的一个自然村。它位于湘江上游南岸,其东约1里是凤凰嘴渡口,再东北1里就是自蕉江、安和乡而下的建江与湘江的汇流处。建江是湘江的支流,发源于海洋山系宝盖山一带,自磨盘水库出,流经今蕉江、安和、凤凰三个乡镇。 宋时,今蕉江、安和、凤凰三个乡镇属于清湘县辖的建安镇,元代清湘县辖的建安站,清代属于全州建安乡,民国时期凤凰属全县建宜区(也称外建乡)、蕉江和安和属内建乡。 湘江的支流建江在这里注入湘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形成的三角洲宛如一只凤凰的尖嘴,墟上自然村就像是凤凰的眼睛点缀其间。 真佩服古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他们没有可以升到空中俯瞰大地的工具,他们是如何命名这块土地的? 建安司村位于湘江河畔,在湘桂古道的要塞上,重要的交通位置造就了它昔日的繁华。据该村的村民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沿街的商铺每逢圩日都还正常营业的,年凤凰公社从湘江边的凤凰嘴村迁到靠近石百公路(石塘至百里村)的左家坪后,公社所在地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繁荣起来,村里的商铺慢慢地就失去作用了。 建安司村是一个杂居的村落,在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目前还有17姓居民,分别是:蒋、唐、马、王、吴、陈、贺、刘、龙、彭、李、周、阎、段、邓、江、倪。单从杂居的这个现象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古村落,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及手工艺者,汇聚到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与很多由单一姓氏祖孙繁衍的传统村落不同之处。据村里人介绍,他们村以前基本上不种田,村里有裁缝铺、打铁铺;有远近闻名的竹制品巧匠,编织的竹席子、竹篮精美而实用;有能说会道的媒婆,远近村里的姑娘小伙都争相找她做媒;有精通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算命先生;有专门为人家看风水的看地先生…… 据说村旁有关公庙,做生意人讲究一个“义”字,因此昔日关帝庙的香火也非常地旺,但不知是什么时候关公庙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消逝了。 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的变迁是地方经济变化和人群聚散趋向的重要因素。年桂黄(桂林到黄沙河)公路通车,年石百(石塘至百里村)公路修通,年湘桂铁路通车,使得不在公路或铁路沿线原依托水运而繁华的沿岸商埠逐渐衰落。 建安司村昔日的繁华今已不再。很多村民都将新房子建到靠近公路的地方去了。留下的老屋场,有些已经残破。走进建安司村,破旧的街道和商铺还依稀能透射出它昔日的繁华。故人已去,无人问津!或许再过上几年,这老房子也倒塌了,残存的记忆也将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 建安司村的古渡口,青石台阶仅残存一小段了。站在这里,会让人联想到当年红军从这里抢渡湘江的悲壮画卷。 年9月2日至6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约人,从灌阳文市入境,经石塘、麻子渡,在建安司和凤凰嘴渡湘江越五福并直驱西延方向。 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即突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是长征初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11月30日夜晚,接替红五师负责新圩阻击阵地的红六师十八团全团覆没后,新圩阻击阵地失守;12月1日上午10时许,红六师十团坚守的界首失守;12月1日12时许,红一军团坚守的第二道阻击阵地白沙河失守。湘军、桂军沿桂黄公路南北并进,欲封锁湘江沿岸各渡口,屏山渡、大坪渡、界首三大渡口相继失守,只剩下凤凰嘴渡口(包括建安司渡口)仍控制在红军手中,凤凰嘴(建安司)成为滞留在湘江以东地域红军各部抢渡的最后一个渡口。抢渡凤凰嘴、建安司渡口,成了红八军团最后一仗。凤凰嘴、建安司是湘江战役红军伤亡最多的地方,是红军血染湘江的渡口!据村中的老人介绍,当年红军主要是从该村的董家堰过的江,董家堰的位置拦河筑堰,该处水位较浅,河面也较窄一些,便于红军过江。 年4月15—18日,由30多名革命后代组成的“重走长征路广西第一团”来到全州,徒步湘桂古道,追思缅怀父辈事迹,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过广西83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建安司村(湘江战役)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一个拐点,中国红军在此落到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在此渡过湘江以后,红军又一天一天不断壮大、走向了胜利。 建安司,一座千年古邑。它是全州历史文化的根,在这里,可以触摸到全州多年的历史厚度。建安司,全州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到全州发展与变迁。 下期预告 古韵悠然的上畔塘 《全州古村落精选》目录 全州镇 风光迷人的邓家埠/蒋廷松王敏1 也曾显赫的雷家村/寄小文13 全州武举第一村彰甲/蒋廷松赵立辉25 黄沙河镇 “金盆之地”大路底/蒋锋蒋建国蒋腾达36 “六世科第”竹塘村/周雪梅46 庙头镇 桂北古村大碧头/宾泽文55 声名远扬的歌陂/蒋祖基70 历史悠久的宜湘河经村/经继洪80 大西江镇 精忠孝义尚武的“六户”/蒋咸喜90 耕读传家的大石江/蒋咸喜 古樟掩映经家村/经友三 古风悠悠的鹿鸣村/蒋咸喜 龙水镇 民国时名声显赫的禁山里/蒋廷松刘义斌蒋钦挥 书香门第数龙水/唐国辉蒋岳 千年名村话桥渡/蒋廷松 依山傍水的石脚村/廖文丽 才湾镇 三代翰林的才湾村/汪丽 文武双修的金堂村/马震宇 北宋王巩隐居地南宅/王喜修 神秘古老的寨圩/陶启兄 绍水镇 江南水乡梅塘村/赵清泉 人杰地灵白塘村/赵忠东赵忠恒 地润人和谐的靠背/陶启兄 崇文厚德的洛溪张家/张师宽 源远流长话水头/陶启兄 民风淳朴的下宅村/谭逢贵 石塘镇 千载桐封泽沛田/王文胜吴冠金 悠悠古韵的太白地/王琼 咸水镇 悠悠岁月的塘头脚/蒋国喜毛江海 凤凰镇 千年古邑的建安司/马震宇 古韵悠然的上畔塘/蒋建刚蒋淑亮 安和镇 全州的“小九寨沟”大塘/唐运勇 人杰地灵的青龙山/蒋博 两河镇 私立书院第一村——大田/王文胜 地处交通要道的隔壁山/王文胜 历史文化厚重的鲁山/廖萍芳廖赟 湘桂古道上的明珠鲁水/廖文丽廖基熙 湘源廖氏发源地新富洞/廖旺月 明清军事要隘上刘家/刘昌逸 永岁镇 宋元明朝望族葛岗陶村/陶启兄 著名的举人之乡大岗/蒋廷松 湘流名胜梅潭村/蒋咸喜 洮水之滨的传统村落——慕道村/吕余生蒋士安 科甲传芳话石冈/蒋喜国蒋顺忠 东山瑶族乡 千年石寨话清水/肖明英 神秘迷人的瑶族古村上塘/王子豪 蕉江瑶族乡 青山绿水的绕湾村/刘干武刘溯龙 瑶民起义发源地桐木江/刘溯龙 (内部资料,工本费30元/册) 本平台文体不限(绘画、摄影作品要求配文字说明),来稿必须为原创网络首发(特约稿除外),同时欢迎在校学生来搞,投稿前务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