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屏山县 >共游翠微
时间:2022/5/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共游翠微

作者

老萧队长

按:正月初五这一天很神奇,我现在也还印象深刻。我一直想要把这一天的事情写下来,但是开了几次头都停下来——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我的作文一直不好,写记叙文和散文可谓毫无天赋。我非常羡慕那些文采飞扬的朋友,只是我自己真做不到。游翠微峰这天发生了很多事情,颇有些“公路片”的奇遇之感,只是我文笔太差表现不出来。想了想,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写出来,虽然毫无文采,但是此文也算是实录吧,权当个人史之记录。

我想去翠微峰很久了。前两年在赣州,去了周边的一些地方,按照计划是会去翠微峰的,但是后来我突然离开了赣州,翠微峰也就没有去成。这次过年回家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那天是初五,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雨。过年期间,几乎每天都是下雨天,很巧,这一天没有雨。八点多我开车出门,准备先去县城接了张总,再往翠微峰去。从县城去翠微峰的路上可以顺道接杨老师夫妇。

从老家的乡间小路出发,一路上车不多,虽然道路弯弯曲曲,车子跑不快,还是比较顺利地到了县城。在约定的地点接了张总,我们就沿着国道出发去翠微峰了。一路上我们也闲聊起来。谈到各自的现状,我自己没什么可以称道的。但是张总还是发展挺不错,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中层领导。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在青岛定居买房了。

“那真不错。青岛也是大城市了。买房定居,结婚生子,张总也算是人生赢家了。”我对他说。这倒不是打趣,算是实情。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我其实挺佩服他,就算起点不高,但是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断努力,做出一番成绩。这种拼搏精神和向上的勇气都让我敬佩。

张总坐在副驾驶,喝了一口水说:“其实也还没有想好,不确定要不要在青岛定居。如果买了房,要还房贷的话,每个月压力很大。”

“压力肯定是会有的。不过好处是定下来,奋斗也有方向。”我说道。

“也是。你打算在北京待多久?”张总问我。

“至少得三四年吧。”我回答道。

“还没想好哪里定居?”张总又问道。

“是啊。你知道的,本来打算在赣州定居,但是事与愿违,误打误撞去了北京。”提起这件事,我总是免不了伤感,我也不愿意多提。“人生就是这样,飘来飘去,我也不知道最后会飘到哪里。”我说

“有合适的也要好好考虑考虑。”张总说道。

“是啊。有合适的肯定会考虑。”我正说着,忽然看到对面有几辆婚车开过来。“今天也不少人结婚呢。”

“过年期间,哪一天都很多人结婚。”张总转头瞄了一眼婚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啊!堵车了!”车子拐个弯,我一下就看到了前面长长的队伍。本来出门就已经避开了比较容易堵车的日子,没想到还是堵车了。我赶紧催促张总:“看看导航堵了多长。”

“还好。大概五百米。”张总看了看手机说。

车子速度停下来了,跟着车队慢慢往前挪。我猜是前面出车祸了,不然的话,这个地方应该不会堵车。张总则认为应该是今天出行的人太多了才导致堵车。等到车子过了堵车的这一段路,我也没有见到车祸的痕迹,我的猜测应该是错的。

“嗖——”过了堵车路段,车子速度一下子提上来了。我一看时间,坏了,都十点半了,过了和杨老师约定的时间了。看样子得让杨老师等我们了。我赶紧让张总给杨老师发个信息,让他们再等等。

“到杨老师的位置还有多远?”我问张总。

“还有四十公里。”张总说。

“还有这么远?”我感觉之前跟杨老师约时间约的太早了,“按照这个速度,杨老师得等一个小时。”

张总看了看手机说:“一个小时都不止,前面还有堵车。”

“不会吧,还堵!”我说,“这下把杨老师给坑了,他都到了,我们还在路上。堵车的地方有多长?”

“有两公里。”张总说。

“看样子不到十二点是到不了杨老师那里了。”我说。

再次堵车让我心情烦躁,但是也没办法,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把车往前挪。前面的车子不走,我也飞不过去。事实上,比我暴躁的人有不少,他们把车子开到左侧道路,直冲冲往前开。我很担心,对面来车一没注意就撞上了。这要是撞上了,那今天就得耗在路上了。

“杨老师问到哪里了。”张总说。

我转过头对他说:“看样子杨老师等着急了。跟他说堵车了,可能要十二点才能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走停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车子终于走完了堵车路段。按照交警的指示,我把车子开上了一条小路,直奔目的地。直到十二点半才到达和杨老师约定的地点。

和杨老师接上头,我赶忙说:“抱歉抱歉!让你们久等了。”

杨老师看起来并没有因为等人而心情不好,他说:“没事。刚刚打电话给我爷爷,他们已经吃完午饭了。要是没吃,我们可以去我家吃完饭再去翠微峰。”

“是啊,都到饭点了。”我说,“我们在这里吃完饭过去,还是到了那边再吃饭。”

“应该快了吧。到那边要多久?”张总说。

“应该半个小时能到。”杨老师说,“过去吃吧。这边没什么吃的。”

众人同意了,于是再次驱车去翠微峰。

我和杨老师、张总都是认识十多年的同学,已经非常熟悉了。而杨老师的夫人却是第一次见面,听杨老师说,夫人是本地人,他们去年年初结的婚。之前听说杨老师结婚,我还挺诧异的。因为没听说他交了女朋友,忽然一下就结婚了。后来他说是相亲认识的,双方都还满意就结婚了。

“想想吃什么?”车子快到目的地了,张总问。

“我想吃火锅。”杨夫人说。

“看看网站上的推荐。”杨老师说。

“赶快选好过去吧。过了饭点不知道有没有吃的。”我赶紧催促。

“就去翠微广场吧,那里有商场、电影院,应该吃的比较多。”张总看了看手机,回头对杨老师夫妇说。

“可以。”杨老师夫妇回答。

张总随即打开导航,指挥往前走。过了几分钟,到了宁都县城,车子和人都多起来了。在县城开车,我特别怕那些电动车,有的时候开电动车的人非常着急,急急忙忙往前冲,一不注意就剐蹭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慢慢开。

刚过一个红绿灯,车子速度都还没起来。忽然“咚”的一声响,车子晃了一下。

“糟糕!被追尾了。”我抬头看中央后视镜,好像是一辆白色的车子在后面。我正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张总忽然喊一声:“那个车走了!”

“啥?撞了车这就走了?”我说。

“快记车牌。”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M……”

“京……”

我也赶紧往外瞄了一眼,一辆蓝色别克开过去了。车牌号好像是“京”什么,没看清。再一看路边有停车空位,我赶紧把车停到路边看看撞得怎么样。现在到处都是监控,我倒是不担心那人撞了车跑路。

“记下车牌了吗?”我问了一句。

“记下了。”张总他们回答。

我停下车走到车尾看了看,没什么大碍,没掉漆也没有凹陷。这时,后面停了一辆白色的五菱,下来一个人说:“老板,不好意思。”他低头看了看说:“还好没什么事。刚刚就轻轻碰了一下,没什么问题。”

张总、杨老师夫妇都下了车,大家看了一眼确实没什么问题。于是我说:“没事,就这样吧。”我对着五菱挥了挥手,回到了车里。

“刚刚装我们的不是那个别克啊?”我忽然想到刚刚说的那个别克。

“还真不是。还以为是那个别克。”张总回答说,“还好没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有惊无险,等下得好好吃一餐饭。

吃过午饭到了翠微峰山脚下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来到山下,我们发现今天去爬山的人也是不少。马路上停满了车子,路上到处都是人。跟着大部队把车停在路边,顺着人多的地方走就到了山门口。

翠微峰大门(老萧摄)

正对着山门的是一座突兀崛起的山峦,几乎是光秃秃的,山顶零星点缀着几颗青松,活脱脱是一个脱发的中年人的脑袋。这个时候太阳偷偷露出了头,阳光洒在山上,像是给红色的山体披了一层纱衣。

“这是什么地貌来着?”我想起高中时代学过的地理知识。

“喀斯特地貌。”张总说。

“是吗?”我记得喀斯特地貌一般有是石笋、石钟乳之类的岩溶地貌,似乎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这种叫什么,我忘记了。

“是丹霞地貌吧。”杨老师说。

“是啊。我想起来了,好像韶关这种地貌非常出名。”我听杨老师一说,一下子想起来了。我还记得,某个地方有一个网红去踩踏山崖,就是这种丹霞地貌,还上了新闻。

说着说着,我们就进了山,开始爬山了。旅客很多,台阶上一眼看去都是人。人多也有好处,只要跟着众人走就行了,不用担心迷路。刚爬阶梯没多久,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一线天。

就如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的“一线天”景观一样,这个“一线天”也是在两片山之间的一条窄窄的小路。这样的路只能容纳一人通行,走在路上抬头一看,天空只剩下了一条线。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一线天,大概不下三五百处吧,基本上每一个景点都可以找出一处。见得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所谓的“一线天”(老萧摄)

缓慢穿过一线天,来到了一个凉亭。看指示牌,一个方向是去水库,一个方向是上山去主峰。旅行的人大部分人都上山,我们决定不走寻常路往下走去水库。刚走几步就看到告示说,水库近期不开放。于是我们立马折返,还是跟着大部队去主峰。没走几分钟,来到一处开阔的平地——登顶了。

“这就到顶了?”人群中有人和我发出了同样的疑惑。

早就料到本地都是丘陵地带,山不高,但是真的爬山走一走的时候,没想到山的高度矮的让我不敢相信。我查看手机的海拔指示,这座山只有两百多米。想到山脚下海拔都有几十米,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快就到顶了。

山顶虽然不高,却也比山脚看得远。悬崖边上正对着的就是一个巨大的三体,就像是一个人树立的大拇指,胖嘟嘟地面对着游客。再远处可以看到县城的房子,密密麻麻数不清,而来时的停在路边的车辆,此时倒看得清清楚楚,路上从头到尾都是车,看样子游客真不少。

停留了几分钟,我们继续往前走去看碑林。刚走几步就看到一个指示牌说是“神龟探水”。顺着指示牌看过去,果然是一只巨大的乌龟,把头伸到水库里喝水。龟背、脖子、头比例协调,若是站远了看,恐怕正分不清这乌龟是不是石头做的。

所谓的“碑林”(老萧摄)

没走多远,又是一处凉亭。不同的是,这个亭子更大,亭两侧摆了一些“易堂九子”的介绍立牌。我走过去看,一些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魏祥、魏禧、魏礼、邱维屏、曾灿……毫无疑问,这些人最出名的是魏禧,大部分人也只对魏禧熟悉。我最早知道魏禧是在高中的文学常识知识背诵中,当看到他是宁都人之后就记住了。但是那是对他并不了解,他的作品也没有阅读。

只是去年,我读到陈寅恪先生的《赠蒋秉南序》中记有:

清光緒之季年,寅恪家居白下。一日偶檢架上舊書,見有易堂九子集,取而讀之,不甚喜其文,唯深羨其事。以為魏丘諸子值明清嬗蛻之際,猶能兄弟戚友保聚一地,相與從容講文論學於乾撼坤岌之際,不謂為天下之至樂大幸,不可也。

没想到这篇序言中竟然提到了易堂九子,而以前读的时候竟然丝毫没有注意。我为自己读书的粗疏感到惭愧。由此为契机也就找出魏禧的文集翻了翻。从此,去翠微峰又有了新的一层期待,我想看一看魏禧曾经呆过的地方。

《赠蒋秉南序》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孤峰独立的一座小山下,却关闭了上山的道路。也没有介绍,不知道上面是不是当年魏禧讲学之处。再往前是所谓的碑林。原来这里的碑刻都是近些年新刻的,内容大多是跟江西跟宁都有关系的人物的诗词、文句之类。看最后的落款介绍,很多人没有听说。杨老师说,中国历史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才华,但是埋没了。这些地方精英人士,很多在正史中都没有留下名字。

他的说法,我很赞同。中国少说有三千年的文明史,出了多少人才呢,算不出来,能上二十四史的自然不是太多,有些算是地方精英地方名人,可能会在地方志中留下姓名,但是在正史中还真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只要对照各地的地方志翻一翻就可以知道。

匆匆看完碑林,就往下一景点金精洞。金精洞口有一座道观,一个道士不断地让游人进观参拜。我走近前一看,观内很小,正中摆着三清,其他的陈设我就看不懂了。最妙的是道观门口放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wh/136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