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妥协 石峰堡“新教”重蹈覆辙 作者:李铁 “新教”在华林山被血腥镇压后,清廷秋后算账,许多教众被杀或被流放到边远地区。也许正因为如此,哲合忍耶传布更广泛了,信众有增无减,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 甘肃省通渭县的寺子与陇川乡交界处有个石峰堡,此处地形异常险峻,易守难攻,四面都是崇山峻岭,其附近正是哲合忍耶最普及的地方。于是,他们就以这里为基地,发动了震惊清朝政府、轰动全国的石峰堡事变。 在苏四十三被死后第三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年),宁夏的田五、甘肃靖远的李自觉、李可魁与通渭的张文庆、马四娃、杨填四等阿訇,聚集在一起商议,要给“新教”教主马明心及其弟子苏四十三报仇。他们决心通过这种办法“为教牺牲”,从而尽到一个穆斯林的责任。 于是他们派人分赴周边的回民聚居地鼓动串联,发动了多人,组成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安营驻扎在石峰堡,并以此为据点,构筑工事,制造各种器械。他们本来打算七八月间庄稼收获时发动反叛清朝的暴乱,不料此事被人告密了,当地官府有所准备。田五于是阿訇决定,提前几个月行动。 回民军暴动后,清政府急命固原提督刚塔率领多精兵,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前往石峰堡一带追剿镇压。 由于清军的进攻,田五率众转移到靖远县鸡窝山、新堡子川一带。但清军穷追不舍,尾随而至。四月的一天,两军相遇并发生激战。第一次遭遇时,清军被打死了多人,剿回总指挥刚塔也受了箭伤。激战后,田五赶快率众转移,但在靖远县马营水一带,清军追上了他们,双方再次发生激战。这次,田五腹部中枪,身受重伤。第二天,他因受不了伤痛自杀而死,实现了自己“为教牺牲”的诺言。回民军余部则又退回了石峰堡一带。 田五阿訇死后,回民军改由张文庆、马四娃等领导。他们并不惧怕清军,先后进攻了靖远、会宁两县,由于那里驻守清军拼死抵抗,没攻下来。回民军于是渡过黄河,向通渭发起进攻。通渭防守清军较少,知县见回军人太多,便把在押的回民首领张文庆之子张太、张乐放出来求和。但回民军不予理睬,继续猛攻,最后攻入城中。清军士兵虽拼死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杀。 回民军攻破了通渭县城后,烧毁了城隍庙、县署大堂和一些买卖商铺,然后打开监狱,放走回民囚犯,把县里的银库一抢而空。清廷看通渭失陷,急忙派西安副都统明善带兵多人前往救援。他们长驱直入,企图一举消灭回民军。但回民军事先察觉了他们的动向,在路上埋伏重兵,一举击溃了他们,明善也被抓回石峰堡。哲合忍耶教徒都仇视清廷,把他绑在高杆上,乱箭射死,并悬挂示众了三天。 这一连串的胜利使回民军士气高涨,信心大增,活动区域也迅速扩大。当地许多回民都将家眷搬进了石峰堡,队伍一下子壮大到一万多人。 石峰堡回民暴动,惊动了清廷,乾隆皇帝急忙下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剿灭回民的反叛。乾隆先是下令福康安、海兰察前往石峰堡会剿,还命大学士阿桂率领火器营多人协助他们。此后的4个多月中,乾隆接连下旨道,先后从北京、四川、云南、新疆调集了4万多官兵,让他们驻扎在陕甘交界处,防止回民军东进。同时,他还从陕西、河南等省调集大批钱粮、弹药,支援石峰堡前线参战清军。 五月中旬,石峰堡及周围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乾隆调遣的各路清兵接踵而至,但回民军不管不顾这些,除留一部分防守营地外,其余分成两路,一路向南,继续进逼伏羌(甘谷),一路向北,进攻静宁、隆德等地。但由于清军已经加强戒备,回民军无法攻占这些地方,只好撤回到石峰堡和静宁翠屏山的营地。 此时,清军已经把石峰堡团团围困,凭借先进武器,清军把石峰堡外围的回民军很快消灭,多人被围困在石峰堡,石峰堡门户底店镇大约有多人被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清军首先向底店镇发起进攻,部分回民军士兵见没有获胜希望,思想发生动摇,大约0多人不战而降;刚一开打,又投降了多人。经过战斗,其余回民军阵亡了多人,还有多人被清军抓获,其余几百人都逃往石峰堡。 石峰堡虽然险要,但只是一隅之地,那里的回民军完全被清军包围,被动挨打,重蹈了华林山的覆辙。当时,各路清军将石峰堡围得水泄不通,并切断了水源。长时间断水的回民受不了干渴,偷偷走出石峰堡防御阵地,准备到山下河边喝水。清军发现后,立即出动,四面截杀。离开防御阵地的回民死者多达多人,还有很多被生擒活捉,无一逃脱。 石峰堡被攻陷后,清政府把大批回民充军边疆。各地官吏乘搜捕余党之机,滥杀回民数千人,把他们的土地、房屋和其他财产悉数没收,贱价出卖。 但石峰堡回民军虽然失败,也给了清朝统治者一定打击,很多官吏被问斩或赐自尽,剿回不利的刚塔则发配到新疆。此外,清廷还豁免甘肃拖欠的一些种籽和粮食,对老百姓也有一定的好处。 附:作者致《金秋文学》编辑部的信 你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感觉你们是个非常好的平台,非常希望能与你们继续合作下去。 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曾经发生了两次宗教战争,所有的媒体都没有发现并点明,因此这还是比较有新意的,我分别写了一系列文章,希望适合你们。 这两次战争一次是以天主教为背景的太平天国运动,比如他们有拜上帝会,天朝田亩制度,都充满了天主教色彩,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国建立天主教政权。 另一次是东干战争,也就是陕甘回乱。在这次战争中左宗棠收回了新疆,白彥虎逃到俄国。 这两次战争对中国晚清社会影响极大,但写得非常少。 我能够站在历史高度来写这两场战争,不反汉、不反回、不反维吾尔,非常客观,充满正能量,相信可以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系列叫《文明的妥协》,一个是《愤怒的天国》。 以后,我会把这两个系列的文章都发给你,希望适合你们。 李铁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作者简介:作者李铁,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wh/158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