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中出发 年初冬的第二个周末早晨,临出门前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想了想,还是带了一把雨伞。 以往出行时,最不愿意的就是带伞了。一来嫌麻烦,二来老是丢。这次促使下决心的原因,还是又查了一下榕城的天气,近几天都是中雨和小雨的缘故。 此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整个古城宠罩在江南特有的烟雨缥缈之中,如诗如画,轻轻凉意! 打起伞,背着囊,冲进了雨雾之中。 来到全球第三座十字垂交和每天南来北往、穿梭往来达趟客运列车的高铁综合枢纽站。雨已渐仃,也不那么冷了,天也开了些许。只是南北方向高高耸立的站台上还刮着阵阵小风,不由的拉紧了衣领。 此次赴榕,是应老战友之邀,重返四十年前入伍的老部队行探亲。 行前的诸多不便,都在最后一刻办妥。简单的收拾一下,打起背包就出发! 高铁准时驶出了车站,很快就加速到了时速以上。窗外映入眼睑的是细细烟雨中美伦美奂的田园风光,活脱脱地就是一幅幅会动的水墨国画。车在画中走,人在画中看! 20多分钟后,高铁风驰电掣、穿云破雾般地通过14.65千米的武夷山隧道,进入了福建境内。远处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的茶园山上,浮云袅袅,翠色葱绿,构成了美丽山水的帧帧画卷长廊。 无怪乎京福的这段高铁线路,被赞誉为全国最美的风景线! 这里有着大美黄山、全国最美的乡村婺源、风景天下独秀美如画的三清山和历史文化名山武夷山等诸多风光旖旎的名山大川!是国内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等最为集中的地方! 车过南平后,明显感到气温的暖意,使人有想脱掉外衣的冲动。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福州站旋即出现在眼前!而以前的这段铁路,最快的45、46次特快列车也要跑上10多个小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地表距离。真可以把古人所云的“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三千”改成“人是地里仙,一时不见,行三千”! 下了车厢,不由自主地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听着久别的浓浓乡音,一股十分熟悉和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榕城生榕城长和驻榕军旅的生涯中,纯厚的情感已根深蒂固地融入了这座绿色城市之中! 二、发小战友 安顿好住处、就餐和稍事休息后已是下午2点多了。乘下午仅有的一点空隙,立马约了发小战友阿亮去屏山与另一发小战友昱萍会合后,一同前往原政治部大院进行探访。 阿亮提议要带上雨伞,我看看窗外的天空,有云无雨,自信的说,不用了。但事后证明他是对的! 我和阿亮是从不同地方参军入伍,后俩人在部队又不期相遇和共事。发小的情谊及志趣相投,加上三观一致,自然而然的就亲切如兄,以至于让部队领导开玩笑地说我俩是穿一条军裤都嫌肥的铁党。 他后来转业到闽北某市任职,这次是专程请假赴榕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俩人刚好又碰上了。 这老兄最大的特点就是记性特好。小时候一丁点大的芝麻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当年在部队说起儿时的一些事来,如数家珍,被我誉为大脑像“高频电子管”! 还有就是执行力巨好。当年我俩都是单身汉,无牵无挂,精力旺盛。工作和搞生产劳动之余,就免不了想方设法去搞些事情来做做。但凡只要是能想到的事,都跑不了!钓鱼、打猎是喜欢之一。 由于我们营区是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几座大山。几十年来的军事禁区,使得山上古木参天,森林连片,植被保护的很好,浓密地杂草长的一人多高。而营区外面的山上,树木几乎都被老百姓砍光了。这里故然就成为了野山羊、山麂、豹猫、野兔、松鼠、刺猬、穿山甲、野鸡、蛇类等动物野兽和各种鸟类的乐园! 晚上经常会听到山上动物的叫声! 那时,我俩把打猎戏称为巡山。每当天气晴朗要上山时,这伙计早早就换上较厚的帆布工作服,把擦的锃亮的高压汽枪扛上肩,脖子上挂着高倍望远镜,吹着口哨,像模像样的就出发了。哪里草深林密就往那里钻,还时不时地向四周做出瞄准状。我笑他,看把你能的,你咋不再戴上一顶树叶伪装帽、打上一个绑腿呢! 等到俩人下山后,满身沾的都是很难摘下来的草蒺藜。 以至我现在每当听到有人唱“大王派我来巡山”的那首流行歌曲唱句时,就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他当时的神态,让人忍俊不禁! 有时我们也会带上把真家伙,主要是怕万一碰到大家伙好防身。但一次也没有给过搂火的机会! 其实那时也不是真的非要打到什么猎物,纯粹就是好玩上山去溜达一圈,放松一下心情! 这老兄还是个地道的吃货。福州人聪明能干的特点完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但我看他比福州人还要福州人!主要是懂吃、会吃、识货,还超前的猛吃! 当年我俩在部队工资也算高的,又没有什么负担,也不懂得要存什么钱。 就听到他时常地叨唠,要乘现在东西便宜,多吃些好东西,不然以后物价肯定会涨的。 所以,我们每到星期天就上街去菜场尽买些老番鸭、水鸭、野生甲鱼和野生大黄鳝什么的,回来变着法子捣鼓着烧着吃;往往是只要看上的,也不管贵贱,买了就走。 回来后,他比较爱动手宰杀拔毛洗汰;我则大多负责掌勺烹饪,把钢精锅架在电炉上撒把盐就开煮。 有时吃完后,他嘴一抹说,不能再吃了,否则肯定会要流鼻血了! 可还没等洗完锅碗筷,俩人就又开始琢磨着下一轮怎么继续吃! 三、屏山大院 地铁很快就到了屏山站。见与约定见面的时间还早了十多分钟,俩人不约而同的说:走,先去看看政治部大院的小门口!凭着记忆,很快就确定了大致方位,只是现在已成为另外某个单位的大门了。 这就是当年六十年代中后期,我每天去前塘小学上学走过的地方!也是多少次梦莹中牵挂的地方?刹那间!童年在这里生活的记忆闸门全被打开。上学、玩耍、成长等一切一切的往事不断浮现!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感概万千!再回首,当年的两小竹马,而今已两宾鬓斑白,令人唏嘘! 两人正边说边走向约定地点,刚好见着了走过来的响导美女发小战友。 昱萍在部队时跨过陆军和空军两个军种,现是省某新闻资深媒体人!当她得知我们想来故地看看时,即刻提前安排好手头上繁忙工作,热情细至地给我们当起了响导。 她母亲还是当年大院幼儿园教过我们的老师,她当然也就是我们的小师妹了。 说话间,昱萍已引着我们从一处极不宜察觉的小弄堂走了进去。边走边介绍大院的现状,曲里拐弯地穿到了一条坡上。 咦!这不就是原政治部大院里的著名的大下坡吗,我和阿亮同时叫了起来。他当年就住在坡中段近屏山路的小门口地方,我则住在坡上方靠东面处。现大下坡边上和整个大院都盖满了一幢幢密密的楼房,面貌已非,全然找不到当年的模样。 现在的大下坡也窄的像一条小路。整个大院给人的感觉很小,怎么也不像小时候印象中的那么大! 记得那时整个大院大树参天,绿树葱郁,花果飘香。桂圆、芒果、香蕉、黄皮果、无花果等果树片片成林;幢幢办公楼前鲜花盛开,树冠像巨伞开满粉红色花蕊的凤凰树点缀道路两傍;部队大院常见的白扬树随风阵阵摇曳!还有被我们小孩命名为的肥皂树、白果树,大樟树……;但如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只有大下坡边上的那棵大榕树,依然长得根深叶茂须长。俨然像一位饱经风雨、历经苍桑、慈祥和蔼的守护神,坚如磐石地呵护着这片家园! 这棵大榕树下,是我们欢快的童年!她见证了我们像幼苗一样的茁壮成长!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每当放学后,我们在这里玩耍嬉戏,累了倦了就在树下乘凉,或围坐着听大孩子讲故事! 男孩子最喜欢用自制的三轮、四轮轴承滑板车从坡顶直冲而下。由于坡陡路长,惯性又大,技术不太好和没掌握好要领的,往往没等滑到半途就人仰马翻,欢声笑声不断! 三人边走边说着,这里是理发室的位置,那边是食堂,左边是军人服务社,前面是某某部的宿舍楼,上面是防空探照灯,再往里去是警卫连的排房和大院木工厂……。 记得当年理发室里面摆放着好几张那种可放下平躺的白色铸铁大转椅。理发师傅手艺很好,给俺们这些秃小子们理发时,只见剪刀上下飞舞,不出几分钟,一个漂亮的小平头就理好了!有的孩子图省事,理完后连头也不冼,爬起来就跑。 那个年代大院里的男孩子最好认了,都是清一色虎头虎脑的小平头! 昱萍见我俩回忆得正浓,不由的说怎么你俩的记性那么好呀! 我笑答,那是因为你当时还太小,后来政治部又搬迁到了铜盘,所以你对屏山大院的记忆不太深! 当走到靠近华林路原来住过房子的位置时,一抬头看见了镇海楼。不由得一下想起年的某个时期,父亲他们好像为防受冲击和工作需要,转移到镇海楼办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中午,他拿着望远镜往这边观察,正巧看到了我在住房边的拐角处玩。这一瞥,让他欣慰了许久!这都是后来他回家以后说的。他讲述此过程时的情景,我至今都还牢牢不忘! 我还找到了当年发生的一件有趣之事的大致方位。那大概是年夏天的一个午后,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的禅鸣、几只小麻雀也栖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叫着。 我们3-4个五、六岁的小伙伴正在一块打香烟壳。此时来了一位比我们大点的孩子,从兜里拿出一棵黄灿灿的手枪子弹,说是要把它打出去!这一下,立刻点燃了我们极大兴趣。大家可来神了,十分兴奋和迅速地在附近找到一个山坡的凹处,在半人高的直立土壁上,用树枝插上一片树叶当靶子,尔后全部退到约7-8米外成散兵状爬下。 只见他不慌不忙非常从容地将子弹放在一块拣来的石头上,调整好角度对准靶子……。我们都下意识地捂住耳朵,瞪大眼睛,只听“砰”的一声!果然不借助机械外力,将子弹发射了出去。弹头打进土里有好几公分深吧! 顷刻,他脸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情!只是面脸颊通红,额头上还冒着一层细细汗珠,可能是心里也挺紧张的缘故吧! 有孩子跑过去将子弹头给扣了出来,还是烫的! 随即大家立马就作鸟兽散了,主要是怕枪声招来大人们的训斥,惹来麻烦。 具体击发的原理和过程在此不便细说! 这事,搁现在想想还是挺危险的!但那个时候的孩子普遍都比较胆大,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上面转了一圈,三人又顺着大下坡往下走。此时雨突然下大了,昱萍看我俩淋着雨,歉意地说,本来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两把伞,仃车时给拉在车上了。 阿亮接过话说,都是这家伙讲不要带伞,在部队时他就是这么武断!真拿他没办法。 我劝住昱萍想回车上去拿伞。说这是阵雨,不碍事,下下就过去了。 原屏山政治部大院内的大下坡,左前方就是那棵大榕树 当年就在这课大榕树下玩耍 这里原来是政治部的南门,隔路对面就是原后勤部的北门 四、九曲廉泉 三人在原大礼堂的对面,找了一地儿避雨。这里紧靠着原后勤部,是当年政治部的一个南门,和后勤部的北门门对门,中间仅隔着一条沙土路,现为冶山路。 这个大门也是当年接种牛痘和感冒发烧去后勤门诊部打针吃药的必经之路。 记得在这里还跟着大孩子们和后勤小孩约打过土坷垃仗,两军对阵,摇旗呐喊! 见雨还没有仃的迹象,阿亮赶忙给在此附近办公的一位大学同学打电话借伞。同学非常热情的邀请上去坐坐。我们婉谢,借伞后继续冒雨我们的大院行! 穿过治山路,很快来到了原后勤部大院。这里也是后盖满了许多房子,仅存夹在中间的几处老屋。 昱萍带着我们在时仃时下的雨中穿梭,寻找着当年的老房子和远去的记忆……。 中山堂和泉山摩崖石刻古迹还保护的尚可!真没有想到,原后勤部大院中还深藏着泉山这么一处古迹宝地,现在已记不清儿时有否来此玩过! 步上泉山的台阶,在蒙蒙细雨中欣赏着古人纂刻的一曲、二曲、三曲……八曲摩崖石刻,别有一番古韵;由于只看到了八曲石刻,不知是否还有九曲,但想来此地应该还是会有九曲的! 走到山顶时突然看到一处刻着廉字的古泉,不由得眼睛一亮!我们饶有兴致地细细察看了许久! 这正说明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从古人开始就十分注重廉政教育和从点滴入手地培养廉洁意识! 真希望有关部门和广众好好地保护好这片古迹! 对后勤大院的印象实在不太深!小时侯只是有时星期天会去亲戚家串串门,平时一般都不太去后勤大院玩。 今年上半年在大院群里,看到了当年后勤部孩子们重返大院时的照片,感同身受!他们当时的心情肯定和我现在一样,虽说斗转星移,时光更叠,但依然抹不去那个年代留下的深深烙印!寻觅着童年青涩的时光! 原后勤大院内的中山纪念堂 后勤大院内的泉山摩崖石刻古迹 八曲石刻,应该还有九曲 廉泉,地上刻的是廉字 五、炮兵山 从后勤部出来,我们又乘上昱萍的车,驶上了屏山路北的镇海楼山上。 这里原来是司令部大院。司令部搬到马鞍山后,又成了炮兵和工兵司令部所在地,小时候我们称之为“炮兵山”! 记得去这里玩的次数比较多,主要是去看电影和找同学玩。 现整个大院整洁静谧,绿树成荫,绿化得很好。只看到二处青砖老房子! 大门口的二棵大榕树和院内的许多大桉树依然如故! 天色渐暗。在丝丝的细雨中漫步,静静地听着点点雨声,思绪已复平静! 遥远的童年虽已逝去,但美好的记忆,已永存心中! 三十年代的镇海楼,六十年代我们经常会上去玩 如今的镇海楼 2位曾经的发小,战友在儿时玩耍的大院拍照留念 在此,十分感谢美女发小战友昱萍妹妹热情洋溢的陪访!诚挚感谢发小战友阿亮兄弟的同寻!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发小燕子的鼓励!她从前年开始就一直鼓动我写写屏山大院儿时的趣事,这次就权当是一个开篇吧! 以后会抽空再好好地回忆! 年12月12日 白癜风患者工程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wh/80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