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景 改革开放40年来,屏山县的医疗卫生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构变革 ■行政机构 解放初,全县卫生工作由民政科管理。年成立屏山县卫生委员会,由县长兼任主任委员。年初,改为屏山县卫生防疫委员会,同年6月成立卫生科。年更名为屏山县爱国卫生委员会。年文教科合并,年又分设。年成立卫生局。年2月成立屏山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卫生局。年9月将计划生育委员会改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年成立屏山县计划生育局,年9月国家颁布《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后改名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年12月卫生局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合并,成立屏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年新农合管理中心正式脱离卫计系统,成立屏山县医保局。 ▲宜宾市带国贫县社会事业发展现场工作会在屏山召开(.5) ■医疗卫生机构 年,全县共有区中心人民卫生院5个,建筑面积共平方米,职工人。有42个公社(镇)卫生院,总计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职工人。到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卫生人员共人,是解放初期的52倍。(年解放时县卫生院只有8名国家编制人员),卫生机构65个。到年,有公务员(含县红十字会、卫计执法监督大队两个参公单位)编制32名、事业编制名。年底全县有发证乡村医生61人,农村卫生员72名;发证个体开业医生13人。到年,全县卫计系统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人,编外人员人,乡村医生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个。 ▲屏山县正式召开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动员大会并举行医疗联合体授牌仪式(.9) ●医院 始建于年,年7月,屏山县卫生学校与医院合署,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年开始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年创评“二级甲等”。该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人。年5月,医院搬迁,新医院占地面积46亩,是迁建前的3倍,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以前的5倍,核定床位张,实际开放床位张,是以前的3倍。同年6月,按照经营权与所有权“管办分离”的方式进行托医院。以“三甲技术,二甲收费”提升医疗质量和业务能力。年12月二期住院大楼(1.3万平米)竣工启用为创评“三乙”奠定了基础。新大楼的投入使用,医院的医疗事业又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原医院外景(.10) ▲医院二期住院楼(.12) ●医院 前身为中城镇联合诊所,正式成立于年,属集体所有制,年转为全民所有制。建院初期,医院仅有业务用房面积余平方米。年迁建,占地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年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年创“二级甲等”医院。先后医院、四川省医学院、医院、西医院、医院签订了医疗业务技术、双向转诊合作。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医院医院的医疗服务。 ▲移民迁建前的医院外景 ▲今日医院外景 ●屏山县妇幼保健院 成立于年,成立时条件落后,几乎没有固定人员。随着时代变迁改革开放,年被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命名县妇幼保健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年获全国“医院”光荣称号,年改名为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仅多平方米,医务人员8人。年,评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人员编制14名,年增加到27名。年随着县城搬迁,新建大楼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编制床位从10张新增至48张。年,县妇幼保健院与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合并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数为34名。年新建屏山县妇幼保健院二期业务用房平方米,增加编制数至42名,启动“二乙”等级达标创建工作。 ▲移民迁建前的屏山县妇幼保健院外景 ▲今日屏山县妇幼保健院外景 ●屏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前身为屏山县卫生防疫站,成立于年,年共4个科室19人,年更名为屏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4个科所,核定编制34名。年消除脊髓灰质炎病,年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标准,年实现了屏山县基本消除碘缺乏病。年县基本消灭麻风病。年,传染病监测实现了县、镇(乡)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年与国家同步实施了扩大免疫规划,由以前的5苗防7病扩大为14苗防15病,接种率逐年提升,有效控制了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年,屏山县代表宜宾市接受省卫计委评估,证实宜宾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年2月县疾控中心达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乙等等级。 ▲今日屏山县疾控中心外景 ●屏山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 前身为屏山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年10月成立,年更名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现有工作人员9名。 ▲今日屏山县卫监大队外景 ■计生服务机构 年时县乡均未设立计生服务机构。到年成立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年成立区(公社)计生服务站42个,县乡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共有54人。年乡镇改名为卫生计生办,乡镇计生服务站职能划转乡镇卫生院,县计生服务站合并入县妇幼保健和计划服务中心。 ▲原屏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发乡分站外景 重大事件 ■卫生事业 年,取消凭“公费医疗证”看病的办法,一律用现金看病,病人持医疗单位发票回原单位报销。年,对公费医疗办法进行了改革,采取提高公费医疗标准,包干到人的办法,由县按每人每年40元,包干到各系统各单位,再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包干到人。年,各乡镇政府内设卫生办公室,制定乡镇卫生办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年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1所卫生院,由县卫生局主管。我县年1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工作步入良性运行轨道。从年开始,我县实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开展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增加到14项。年3月起,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年起,我县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村卫生室。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建立四个医联体。年,全面实施乡村医生“健康双签约”服务。年,深化“县招乡用、岗编适度分离”卫生人事改革,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年12月卫生局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合并,成立屏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年新农合管理中心正式脱离卫生系统,成立屏山县医保局。 ■计划生育事业 年3月,“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年9月,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照顾农村独女户生育二胎。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屏山县全面启动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行村民自治。年11月,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年1月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发展成就 ■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实现跨越发展 借力移民迁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从1.94万平方米增加到10.1万平方米,投资从临控补偿的0.24亿元增加到1.84亿元,建筑规模一步跨越20年。到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医院2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院3个,执法监督大队1个,县急救中心1个,中心卫生院6个、一般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个,诊所14个。全县执业医师人、助理医师人、护士人、乡村医生人,编制床位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绩斐然 一是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年9月,县委政府下定决心,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该项改革,依托“市带县”合作、医院托管模式推进四个医联体建设,引进人才、下沉资源、对口支援和传帮带,解决四看难题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二是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年2月,依托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深化“县招乡用、岗编分离”人事改革,精心打造两个紧密型医联体。三是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年,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万元将新市镇民族中心卫生院打造成辐射屏边、夏溪等周边5个乡镇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后的新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相当于移医院”,成为全市亮点。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卫生人才激励机制,配套建立奖励绩效、差异性补助分类考评制度。到年,医院、县医院推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基本药物全部实施零差价销售,全面取消药品加成。5年来,全县共引进卫生人才名,卫生队伍壮大44%。《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多家媒体专题报道,省内外23多个市州个县(区)到屏山考察学习,经验作法多次国省交流。 ●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是群众就医更加便捷。医院新增70多项新技术,已经启动创“三乙”,填补了“二甲”技术空白,实现“三甲”服务“二甲”收费;县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创评、复审;新市镇民族中心卫生院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屏西“半小时”就医圈,辐射屏边、夏溪周边5个乡镇。同时,15个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通过达标评审;乡镇卫生院新增一级科室35个。年参保率达99.76%,国家对医保的投入从年的70元/人到年的元/人,医疗保障力度大幅度提高;县域内就诊率90.6%、病床使用率.53%、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夯实。自年启动以来,人均标准从15元提高至年55元,建档率达93%以上。年全面推行乡村医生“健康双签约”服务,年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内常住人口签约率7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0%以上,贫困人口签约率达%。逐步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方便、经济有效、综合、连续、协同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健康扶贫惠民彰显。仅年,对26个贫困村义诊巡诊1.2万人次;县乡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贫困户就医绿色通道;年度免收贫困患者一般诊疗费9.01万元、院内会诊费1.39万元,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费用15.71万元;兑现健康扶贫救助资金.62万元。 ●妇幼健康服务持续优化 年6月,县妇计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编制数增至42名,启动“二乙”创建,技术得到提升、科室更加健全、功能日益完善,医院能力逐步提升,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服务项目主要质量指标逐年上升,到年,全县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健系统管理率98.58%,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8.5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6‰,婚检执行率达到87.6%。 ●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明显 年,屏山县实现消除脊髓灰质炎病。年,传染病监测实现了县、镇(乡)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传染病防控水平逐渐提升,传染病发病逐年下降。年,预防接种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结束了手工填写接种信息的时代。出色完成了年“非典”防控、年清平乡百日咳疫情控制、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年向家坝屏山库区库底卫生清理、年中都镇特大洪灾灾后防疫。年,屏山县疾控中心二级乙等达标。 ■计划生育事业 ●主体指标稳定可控 一是计划生育攻坚阶段(-),质量指标管理相对宽松,严格人口出生控制、“五术”落实。二是深入宣传攻坚阶段(-),质量指标管理考核纳入党政企事各个行业,严格注重人口出生控制、“五术”落实、社抚费征收。三是科学管理、依法管理阶段(-)。“人口红利”充分显现,质量指标管理考核十分严格,“一票否决”逗硬,注重人口出生控制、“五术”落实、社抚费征收。四是转型服务管理阶段(-):注重服务关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质量指标管理更科学。40年来,全县各年度出生人口、出生率、计生率、自然增长率、手术及时率等质量指标均保持在控制范围内,有效保障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工作管理有效转型 从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开始,一是着力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二是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三是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向村民自治转变。我县切实加强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出生人口统计、指标质量分析和出生缺陷干预、出生婴儿性别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年简化了《生育服务证》办理程序、《生育证》的审批程序、《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领程序。 ●技术服务逐步优化 在乡镇计生服务站职能划转乡镇卫生院、县计生服务站并入县妇计中心后,技术力量、设备、器械等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医技人员指导、群众自愿前提下,免费提供技术服务项目更加丰富,包括发放避孕药具;孕情、环情检查;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随访服务等。年没有的服务项目仅孕检、婚检年就分别完成了0人、对。 ●家庭发展明显加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我县切实转型到更加关心和帮扶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年,户“三结合”帮扶任务全部分解到部门和乡镇进行落实;对全县户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全覆盖上门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和慰问礼品共计5万元;年全县计生奖扶、特扶对象人,发放奖特扶金.7万元;实施完成了鸭池乡“新家庭计划”项目试点。年兑现给计划生育家庭的资金近万元(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奖特扶金、计生特色家庭慰问物资、“三结合”帮扶政策物资等)。 来源:县卫计局 总编:曾忠 主编:廖锋 编辑:培芯 ▼32万屏山人都在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wh/97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