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

文案:幸柯运视频:魏晓玲

宜宾党史

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咱们宜宾,也开始出现有组织地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组织,而播种人就是恽代英。

恽代英,江苏省武进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和理论家。年10月下旬,由武汉到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执教,先后出任教务主任和校长等职,为马克思主义在川南的传播和团组织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恽代英执教川南师范后,积极推行新式教育,宣传新文化、新思潮,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年寒假,恽代英组织了30多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旅行讲演团,包括宜宾县籍青年张霁帆、长宁县籍青年余泽鸿、兴文县籍青年刘元、屏山县籍青年徐经邦等。

年1月,恽代英率旅行讲演团步行途经川南的隆昌、内江、自贡、富顺、南溪、宜宾、江安、纳溪、合江等县,历时一个月,行程千余里,沿途对工人、农民、学校师生等讲演20多场次,在宜宾青年学生和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年秋,恽代英在川南传播革命思想的活动被人告发,川南道尹立即将恽代英监禁并裁减川南师范经费一万余元,烧毁学校图书馆内的新文化书籍,停办了由恽代英倡办的职业学校及蚕业讲习所。

为此,余泽鸿等青年学生发动组织学生向道尹示威、罢课,掀起了“学校公有”和“择师运动”的浪潮。在全省学校和各界的声援下,泸州反动当局被迫接受学生提出的全部条件并释放了恽代英,作为组织者的余泽鸿被师生誉为“团中旗手,班里豪雄”。

正是由于恽代英给川南师范和泸州乃至整个川南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救国救民的新思想,培养了一批像余泽鸿、张霁帆、徐经邦、刘元这样的优秀团员骨干,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和革命活动的开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xw/107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