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03531784044510&wfr=spider&for=pc 水墨徽州之——屏山 文字 田雨潇编辑 叶琳 从黄山往屏山的路上,进入休宁地界以后,便没有了城市的气息,两边的田里,多半是油菜花。还没有来的时候,都说在这里可以看到遍地的油菜花,看来是名不虚传了。再往前走,公路便依山而行,坐在车里,可以看窗外的风景。公路下边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因为有水,这山便有了灵性,映入眼的树木丛生,修竹挺拔。我不知道这水是从哪里来,时急时缓,连绵不绝地流向远方。山间的道路常常峰回路转,立刻就换了另一番景色,我的心情也随着这山路的变化起起伏伏。 我们到屏山已近中午,这是个古老的村落,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高高低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吊角飞檐。安顿好学生,吃了午饭以后,稍事休息,我和董振怀老师到村子里走走。现在正好是写生的季节,村子里到处是三五成群画画的学生。屏山,有一条小溪自北往南,蜿蜒着穿过,我们一出院门便听见汩汩的水声,沿着溪流往上游走,常常有落差的地方水声更响。溪流两边是各种店铺,卖吃食的,卖纪念品的,卖民族服装的,卖画材的,出租自行车的等等鳞次栉比,因为这里每年要接待大批写生、考察的学生,以此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产业。村子有很多专门接待学生的院落,有年代久远的祠堂,还有一座不大的庙宇,总之能让人感觉出村庄沉积的历史。 顺着溪水的方向,渐渐走到了村边,回首来路已是不短的距离,不经意间出了村落,便到田间了。这里有一片片的竹林,长干亭亭,还有那些新长的细竹随风摇曳,竹子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清新的、向上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不过现在已经过了花开得最好的时节,花虽还不少,但大部分已经结籽。其间偶尔有一片片的桑园,植株矮小,一看这些树就是专门采桑叶来养蚕用的,叶子长得嫩嫩绿绿的刚刚好。在这些田里,到处可以看到有泉水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难怪这里的作物都长得如此喜人。远处有古老的水车,在我们眼里已经类似文物了,它承载了更多的是历史的沧桑。我们两个爬上了一道坡,呼吸一大口湿润的空气,里面仿佛也弥漫着丝丝的芬芳。再上面是整齐的公路伸向远方,两边也是竹树丛生,一片盎然,还有那高大的香樟树,以前只是在书上或是电视上看过的,在这里却到处都是。时而又骑着单车的年轻人疾驰而过,振怀说,三令五申不让学生租单车到处跑(别的学校也一样要求,避免发生危险),还是有不听话的。我笑着对他说,这么美的村庄,这么幽静的路,要是我再年轻几岁,也会租辆车子跑跑呢。 我有早起的习惯,第二天起来发现有很大的雾,远山几乎看不到了,不过和我们北方的雾霾不一样,轻轻柔柔的。我信步走出村外,到处是鸟的叫声,间或有一两声高亢的鸡鸣远近呼应,此时此景,不禁想起古人的诗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偶尔在田间地头有马或是牛,这些被现代农业生产已经淘汰了的动物,竟然像标本一样地站在你的眼前,也算是一种回归了吧。太阳一出来,那雾便散去了,依旧是晴得很灿烂的蓝天白云。我穿过田野到最近的山脚下,这是一座不高的山,山上种着茶树,虽然过了采茶的旺季,还有星星点点的人散布在茶园中。山谷里和茶园的周围是竹林,杂树,地上到处是刚出地面的新笋,在这里长得如此从容,不像我们那儿,把细细的竹竿种到花盆里,便当做花卉来养呢!我转过几个山弯,离山顶就不远了,我和旁边茶园里的采茶人聊了起来,我问他们这个季节采的是什么茶,他们说是毛峰,我知道黄山毛峰茶是很有名的。又问这山能不能爬到顶,山上有没有蛇?其中一个采茶人告诉我,前边就是山顶了,山里的蛇胆子小,见人就跑,是不咬人的,这个季节还没有出来。我又问他前面那更高的山能不能爬上去?他说可以的,以前有一个生产队的人都在上面住呢,因为交通不便,后来都搬下来了,现在上面还有房子,还有两个人不能合抱的白果树(银杏)呢!他的话让我怦然心动,总想爬到那高高山顶上看看那些老屋和古树。 屏山 后来两天一直在下雨,忽大忽小,我们和学生都不能出去,学生们在完成作业,老师们则可以有空闲做自己的事情。从我们住的地方可以看远山,能感觉出那整个的山都湿漉漉的,山顶上弥漫着层层叠叠的云雾,人们常说的云蒸霞蔚便是这样了吧,振怀是个很勤奋的画家,他画的速写比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还多,他有一个“水墨徽州”的计划,要创作一批作品呢。我们把古琴的音乐放在旁边,夹杂着雨声在一起,也是别有风味的,不知不觉中雨也慢慢地停了,天边露出了雨后那起伏的烟岚。 傍晚,村子慢慢地不再喧闹,等完全黑下来,那些小店就掌起灯来接着做生意,因为正是不冷不热的时候,吃完了饭的学生们又一群一伙地出来买些东西,有的带些地方特色的衣服、食物、饰品等等,有的在街边小店里吃东西,有的买些明天画画需要用的材料,这里坐店的女人说话都是不温不火的低声细语,有一种亲切感。安静的村庄在不紧不慢中又过去了一天,我们吃了饭以后也常到街上转转,感受这份难得的安详。 我觉得屏山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田园牧歌一样散散的状态,作为过客的我们来到这里,能感受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木,这里的云雾都有蕴藏在骨子里的那一份淡定和从容。 老街 作者简介 田雨潇,河北青县人,年生。沧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民盟美术院副院长,沧海印社副秘书长,《沧海书法》杂志主编。 我心我书 请扫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