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四川,眉山。

古称眉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岷峨之间,因峨眉山而得名。

眉山建置于南齐建武三年,历史上曾为郡、州治所。

这里是三苏故乡,境内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源远流长。

一起来看看这里最美的8个小众古村落,你去过几处?

1复兴村

复兴村位于洪雅县,紧邻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干道,雅女湖环线途经村落全境。复兴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复兴村拥有多年的历史沉淀,传承着独特的羌风楚韵文化,走进这里,便走进了青羌历史。

据《洪雅县志》记载,秦始皇灭楚国后,设置严道县(严道故城即今日复兴村的大田坝),将楚王之族全部迁徙于严道县,楚王后裔被押送至此后,他们入乡随俗,与当地青衣羌人和睦共处,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并把先进的冶炼技术和文化传授给青衣羌人,与羌人一道共同开采铜矿,兴办铜厂。相传,楚人刚到严道县,不习惯这里,常到瞭望台上眺望南方的故乡,以解思乡之愁,楚人为了纪念楚王,他们将这里的河流命名为王河,将严道县的南大门命名为复兴门,意为怀念楚王,准备重新复出,振兴民族,“复兴”由此而得名。

复兴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当地人重视羌风楚韵的传承,修建了青羌民俗博物馆和观光台广场,并组建了青羌艺术团,发掘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羌风楚韵。复兴响器和复兴山歌更被誉为是“楚国遗音”。复兴耍锣鼓被列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红星村

柳江镇红星村是成都—峨眉山—瓦屋山旅游干线上的核心景区和重要集散地,村落古朴大气,于年列入第二批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于年获得“四川美丽古村”称号。

在红星村中,有五凤山苍翠欲滴,柏木岗林海茫茫。登临玉屏山,伫立搁鼓崖上,可东观八面晴岚,西眺瓦屋飞瀑,北望雪山皑皑,南瞻仙山峨眉。身感清风拂面,耳闻百鸟啁啾,使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红星村民风淳朴,保持着丰富的民俗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码头文化、雅女文化、乡绅文化、宗教文化等,展示了红星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几百年来,红星村码头、客栈、商号、钱庄等商业配套设施应运而生;寺庙、戏台、街道等公共活动场所兴旺发展;沿江吊脚楼民居、深宅大院等建筑形态次第出现。以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为主,被誉为“百年历史建筑博物馆”。

3花源村

花源村位于洪雅县高庙古镇区域,峨眉山西麓,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花源古村落错落有致,布局奇特,选址于秀美山水之中,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古村风貌特征

4牌坊村

仁寿县双堡乡牌坊村,双堡牌坊尤其闻名。两座雕刻精美、造型别致的牌坊上下对列,间距44.5米,依地势由低到高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和“徐母余老太君”孝敬老翁、“夫死从子”和守节不改嫁的德行,而钦旨建造的“节孝坊”。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

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一套关于妇女贞节的观念,自此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崇这一观念。为了表彰遵循封建礼教的妇女,就由地方政府逐级向上申报,最后经皇帝审定后,以国家的名义树立节孝牌坊,因此牌坊上均有“圣旨”二字。节孝牌坊做法在明清两代最盛,双堡牌坊就是分别在清光绪七年(年)和光绪八年(年)竖立的。

5幸福村

幸福村位于丹棱县顺龙乡,是大峨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古村民居大部分保存了古老的风貌。以石文化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树、古桥、奇石景观为代表,集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幸福村历史悠久,有盐铁古道、清代石拱桥等历史建筑及遗址。行走村落,历经千年的赵桥依旧焕发出矫健的雄姿,一旁直径6米的水车随着流水转动,发出嘎嘎声响,仿佛述说着当年盐铁古道的繁荣景象。

6泥湾村

眉山市彭山区武阳乡泥湾村,以刘家大院出名。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徜徉其中,亦可以感受当年繁华气息。

这里有四个大宅院,十四个小宅院,从屋脊、屋檐、墙壁等都有雕塑,且整个建筑颇具特色,木雕、石雕、绘画于一体。

随处可见三间两头转的四合院,或者二楼一底的小楼房,青瓦橙墙,好不壮观;门前屋后,绿树青竹,干净利落。古建筑和现代居民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7自新村

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自新村位于四川西南洪雅县瓦屋山镇境内。为四川著名旅游景区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村落。生态环境优越,风景优美,林木蓊郁,是避暑休闲圣地。

8禾加化石村

在仁寿东南部,有着一个都快被时光遗落的小村庄——禾加镇化石村。

它的神秘之处在于近乎原生态的村落和自然景观,徒步穿越浅山密林,怪石山道,体验一次探寻奇异地貌的徒步之旅,穿越千年的古老传说!

这里植被茂盛、林海茫茫,石林、洼地、溶洞随处可见,仿佛踏入了一个隐世天堂。当地村民就地取材铺就的沙土路、落叶路、碎石路、木石台阶,行走其间,步移景换。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xw/148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