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星在江湖上传说了很多很多年的鉴洋湖湿地公园,在它近年来上升为台州市年度十大重点工程之后,骤然加快了推进力度,前阵子我随着乡贤会的各位乡贤,实地考察了马上就要竣工迎客的湿地公园第一期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为首期项目能在“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进行着各项扫尾工作。鉴洋湖是我从小就熟悉和喜欢的水面。我母亲的家就在鉴洋湖东面的螺洋乡大岙村。我小时候要去舅公家,就得经过鉴洋湖上古老的镇锁桥。我很喜欢镇锁桥的古朴和沧桑,镇锁桥所在的湖面,也是鉴洋湖上面积最大的一块水面。后来我毕业回到县城工作,也很多次骑车或开着汽车来到镇锁桥,开始时是我一个人,接着是带着妻子,后来则是带着妻子和儿子。我多次走上镇锁桥,也就更增进了对镇锁桥的了解。围绕着镇锁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一传说被收集在《黄岩民间故事集成》里。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鉴洋湖里居住着一条心地善良的小白龙,常为远近农民施雨降泽,深受鉴洋湖沿边百姓喜欢,也为同湖而居的河蚌姑娘所爱慕。但它们之间的爱情受到了黑蛟的嫉妒,一天,当小白龙和河蚌姑娘正在幽会时,湖面上突然升起来一股黑烟,原来是黑蛟腾空而起,它要来向小白龙争夺河蚌姑娘。小白龙奋起搏斗,但眼看就要败下阵来。这时河蚌姑娘一跃而起,张开两瓣蚌壳,狠狠地夹住黑蛟的尾巴。黑蛟愈是甩动着尾巴,河蚌姑娘就夹得愈紧,小白龙趁势发动攻击,啄瞎了黑蛟的眼睛,并使黑蛟遍体伤痕,流血不止,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被镇锁在石砌的拱桥下,再也不能出来祸害百姓,老百姓从此过上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现在镇锁桥还继续横卧在鉴洋湖的古道捷径上,呈浅U型自西向东,由三洞石拱连接而成,继续发挥着沟通两岸百姓往来的作用。据清光绪《黄岩县志》记载:鉴洋湖在三十九都鸡笼山下,修广二千亩许,纵十里,横五里,为(黄岩)东南巨浸,中有沙洲芦荻,鵁鶄翔舞其间,水多银鱼,长寸许,小如韭叶,色白如银,味最美。击楫中流,恍如剡中风味。正因为它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这湖田林木之间成为他们春秋雅集的好地方。还有不少风雅之士,筑庐于鉴洋湖旁,每天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清末的黄岩路桥进士杨晨,辞官之后就择居在鉴洋湖畔,他有一首《湖墅》,这样描写他的湖畔隐居生活:扁舟散发欲何之,早向烟波理钓丝。一曲鉴湖双桨卧,四明狂客几人知。桃花浪暖鱼初上,芦苇霜清蟹共持。拟傍水仙祠结屋,棹歌归趁夕阳时。杨晨还命名他的湖畔居为“寄傲轩”,并自撰楹联一首:门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杨晨的寄傲轩常常迎来他的文朋诗友,尤其是每逢古历的三月初三,清末的黄岩文人九老会都聚集来此,作曲水流觞、吟诗作赋之游。举人王舟瑶《湖墅唱和》诗曰:鸾飘凤泊竟何之,湖海抽身鬓已丝。少日襟期黄鹄远,暮年心事白鸥知。烽烟蒲地谁清扫,文献中原共护持。筑就少亭成野史,空山风雨闭门时。友人三门章梫也有一首《和杨定旉给谏韵》:藏山事业已经营,挂壁无弓酒不惊。鹿野重歌天锡宠,龙渊永夜日潜生。早归乡国搜文献,长使渔樵识姓名。本是周家良柱史,宣王愤起莫西行。就是在隐居鉴洋湖的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地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地方史志《路桥志略》。鉴洋湖不仅以湖光山色胜,它还是一片佛宗道源之地,历史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位于鸡笼山东北麓、至今香火不断的宝轮寺,建于三国东吴年间,据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宝轮寺,在县南二十五里鸡笼山,吴赤乌中建。寺后有一石碧色,每润泽有光,则天必雨。”又有广化寺,位于东鉴村大屏山南麓,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广化寺,在县南二十五里,吴赤乌中建,国朝至和中(年),掘地获大古镜,背书`灵龟’二字,赐号曰`灵龟’。北宋治平三年(年)改今额。”广化寺和宝轮寺遥遥相对,据日本佛教学者木田知生考证:“宝轮、广化寺为江浙早期36座佛寺中的二座”,亦是黄岩六大古寺中的两座。鉴洋湖畔的山水何幸,竟得佛教东传中土以来的最早两座佛寺,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两座寺庙依然在原址岿然屹立,尤其是广化寺,在本世纪初新昌大佛寺悟道法师的帮助下,重新兴建大雄宝殿,高48米,已通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为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宝轮寺和广化寺也吸引了历代文人来做方外之游。如清代诗人柯凯有《过宝轮禅院》一诗:古刹深深松竹隈,钟声隐约出关来。猿从佛屋眠初稳,鸟傍禅门飞自回。流水有情穿石出,寒花无赖笑人开。寻僧方俗低徊看,争奈萧条暮景催。历代去广化寺周边山上清明扫墓的人不少,清代诗人邬应溥有《广化寺扫墓》小诗一首:碧草连堤嫩色匀,桐花细细白于银。长长最是清明节,山路犹多拜扫人。鸡笼山下还有一座杨府庙,历史上很为兴盛。古历的五月十八日,是杨府大神的寿诞之期,据历代相传的习俗,自古历五月十五日开始,山上山下的茶亭庙和杨府庙,全都挂灯结彩,火树银花,演戏七昼夜。附近村庄视为重大节日,家家办戏饭,宴请亲朋好友。鸡笼山杨府庙对黄岩东南乡沿海的渔民和台州沿海的临海、温岭、玉环以及海岛大陈、披山等岛上渔民影响很大。据杨晨《路桥志略》“岁时习俗”记载:“五月十八日,男女成群,画船布幔,携箫鼓酒馔,往游鉴洋湖,或上鸡笼山杨府庙,祀杨业及其诸子,烧香观剧,穷日而归。”现在,一度中断的杨府庙拜神活动又重新兴起,五月十八日杨府“寿诞”之时,从路桥、温岭等地乘船来朝山进香的船只也都有几十艘。在首届院桥乡贤会上,镇长热情洋溢地介绍了鉴洋湖及其周边的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及其遗存,提出了以文化+自然的模式,把鉴洋湖打造成以湿地公园为依托,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度假为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旅游样板区。院桥的老百姓,以及生活在全国各地的院桥人,尤其是乡贤们,都对即将开放的鉴洋湖湿地公园寄予厚望,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项目,甚至也不仅仅是个文旅融合项目,而是黄岩南乡发展的强力引擎,同万亩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高速公路出口处为交通枢纽的物流园区、以奥特莱斯为龙头的现代商贸业,共同发力,实现古镇院桥的“十四五”腾飞。作者简介:张广星,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台州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台州市直作协副主席。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xw/163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