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
“终于能听明白了!”近日,“彝汉双语”服务这一新的普法形式在屏山县的彝族乡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搬入聚居点后遇到的问题、家人外出打工碰到的大小麻烦事都拿到坝坝会上请普法人员帮忙解答。普法人员用汉语讲解,翻译人员用彝语阐述,气氛热烈,改变了以往讲解者口若悬河,听讲者如听天书的尴尬局面。据了解,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屏山县司法局特别把清平彝族乡、屏边彝族乡两个司法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彝族乡作为教育整顿提质增效的重点,通过“开门纳谏”、深入走访、广泛调研,找准彝族乡司法工作的薄弱点、彝族群众的期盼点、彝族乡振兴的关键点,促进司法工作在彝族乡扎实推进。抓住痛点促进法治宣传由于精通彝汉双语的人数少,语言交流困难成为推动彝区司法工作的痛点。屏山县司法局在两个彝族乡精心选聘4名精通“彝汉双语”的司法工作辅助专家,协助参与司法工作,收到了超过预期的效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屏山县司法局在两个彝族乡开展“彝汉双语”法治讲座2次、法治课堂4节、院坝会12次,累计参加普法的彝族同胞达余人,受理的彝族矛盾纠纷增加了三分之一。特别是大家最为头痛的,因语言障碍把许多简单矛盾复杂化的问题,在“彝汉双语”的调解模式下也被成功解决。抓住重点提升法治水平“土地流转租赁合同怎么写?欠条咋个打才规范?家暴能不能离婚?”面对一个个法律问题,彝族村组干部很是头疼。为全面提升彝族法律骨干素质,屏山县司法局强化“彝调会”队伍建设,加强彝族村组干部法治培训和“家支领头人”法治交流。普法人员将《人民调解法》《民法典》和彝族“习惯法”“毕摩文化”相结合,寻求两者相融处,通过集中普法学、典型案例分享、法律解答等方式,让村组干部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同时,对彝族乡主要“家支领头人”进行法治交流和培训,以“树干式”的宣传模式将法律法规根植在彝乡土壤。目前,彝族乡村组干部全覆盖法治培训已全面完成,并与10个家支14名“领头人”进行了交流,获得大家的极力支持和一致赞扬,极大提高了彝族乡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我们调解了矛盾纠纷一辈子,最终还是要以法来度量。”彝调会会长阿牛罗感叹道。抓住堵点践行司法为民“我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用不来智能手机,专门到司法所来一趟太麻烦了。”有彝族乡的老人表示。于是,两个彝族乡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想法萌生出来,并为此下了大功夫。两个彝族乡司法所通过选聘的“彝汉双语”专家,确保线上普法群提供彝语法律服务,线下公共法律服务站则提供彝语解答。同时,以双语方式将站所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在彝区20个聚居点和12村(社区)公示栏公开。彝族乡法律服务小分队制定送法“菜单”,到偏远彝族聚居点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尹大平李丹作者/来源:四川政法声音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xw/163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