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榕亭,祖籍福建闽侯,笔名亭子,善国画,兼修琵琶,喜散文诗歌并发表。专业画家,醉遥斋画室主人,现就职福建日报。 现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创作院特聘画家,张津成工作室画家,福建省造型艺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画院会员,福建屏山书画院特聘画师,博宝艺术网签约画家,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作品被国内外人士收藏。 福建日报记者戴艳梅、杨李超 有一篇艺术评论这样写道——她的画“用笔是有骨的,而其用墨也有灵趣,互得益彰,以墨生姿,多有姿彩,观瞻殊美”。 “音乐和绘画一样,都是一种修行。”年,创作中的困惑让郭榕亭萌生学习一种乐器的想法,她选择了琵琶。“练画时,琵琶给我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能够面对自己。而且,很多曲子与国画有着天然的共鸣,比如弹奏《大浪淘沙》、《春江花月夜》时,山水中国的写意,自己仿佛触手可及。”郭榕亭说。 琵琶就放在工作室。绒布口袋一裹,静静躺在一堆画卷中。这把伴随画家度过无数静夜的琴,并没有“不食人间烟火”般地被供奉着。那看起来不是郭榕亭的风格。她说,夜里她会听几曲琵琶。周遭安静下来后,创作的大门也随之开启。 而“书”“画”同源的天性,让她在琴韵之外,练书法、写散文,遍尝笔墨的甘苦。她说,这也是为了不断否定,因为有遗憾才会重新提起笔来,才有继续写和画的冲动,才能不断向前走。在诸多作品中,郭榕亭用笔的线条曲折凝练,又达意健秀,绝少拖泥带水和柔弱、拘谨的女性气质。“忘笔墨而有笔墨”,也许正是对国学的追慕、依恋和积淀,让她有底蕴去完成“笔随心走”的诗性表达。 陈济谋 笔名兰子,原任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f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名誉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郭榕亭的画笔墨很美。古人云,“舍笔墨无以成画”,看得出,她很在乎自己的笔墨语言。她的笔线刚柔相济,曲折多变,浓淡得宜;她的皴染,用笔自然洒脱,墨色滋润,笔锋、笔肚、笔根甚至笔心都为之所用,虚虚实实,甚是生动,彰显笔墨的写意性和抒情性。她的画格局开张,层峦叠嶂,蜿蜒不绝,烟云漫漶,浑朴苍茫中显出清新秀逸,远看有势,近看有质,难见甜媚软弱,有着凝重古拙、笔精墨妙的美感。 郭榕亭的画透着自己的性灵。笔随心走,境由心生,而自己也在与山水的交融中彻悟心性,归于宁静。前人唐志契《绘事微言》中说:“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看来,她是深谙此中三昧。她的作品,无论大幅还是小帧,都透着她自己的心性,于厚重中见空灵,于静穆中见清新,既是自己理想生存环境的颂歌,又唤起观者可游可居之思,获得精神的愉悦和艺术的陶冶。 郭榕亭的画,不仅笔墨厚实,还追求一种诗意之境,意蕴无穷,空间广阔。笔墨简约灵动,虽寥寥数笔却生动有趣,很是精彩。有一幅《水木年华》,近写一隅山居,草木葱茏生机勃发。远处,以淡墨枯笔虚写老树半隐半现,中间缀以似有似无的点、线,着墨不多,却将流年似水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叫人赞叹。 吴坚平 曾在全国、省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现为中华人物文化网副主编兼西南大区总编;《诗网络》副总编、编委: 郭榕亭是近年鹊起的福建青年女画家,作为较为年轻的画家,她没有热衷一些“创意”的喧嚷,更不善长推杯换盏,玩工夫于画外,而是虔心弄毫,闭门染墨。在当今很多人借风借雨,已不再执意笔墨的背景下,她却埋首于一皴一画,写内心的山水,画性灵的吐纳,很难能可贵。在读她的画时总使人感到一份纯净,一种滋养。她的画不是那种满纸云烟,而是更多着意描画,笔到神会,着墨情生,实实在在,皴染法度。郭榕亭的笔墨是厚实的,也可见功力的。在她的画中多见山石、秋树,而少有枝叶、藤蔓,可见她之取向,并不“删繁就简”,避重就轻。写山丘、怪石、巨树、遒枝盘曲,是费时费工的,积墨层层,着笔无数,画家心血之付出,刻苦之情态不难想见。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没有笔墨功底撑不起心手天地。石涛称,舍笔墨无以成画。荆浩《笔法记》也将其纳于画之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并进而解释说:“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染,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更有“骨法用笔”的千古铁论,可见笔墨于画者的根基关要。郭榕亭画中的用笔是有骨的,而其用墨也有其“高低晕染”,笔墨灵趣,互得益彰,因势用笔,以墨生姿,多有姿彩,观瞻殊美。在《秋光山影》、《山色无定姿》、《清风松影》、《佳木秀而繁阴》、《山水小品》等较多作品中,她用笔的线条多曲折凝炼,又走笔劲活,达意健秀,绝无拖泥带水和肉弱之感。其皴染用笔不落教条,雨点、披麻常有交互,巨细杂揉,皆自然成趣,山石厚重却不输沉闷,忘笔墨而有笔墨,也是底子厚实之缘故吧。 婉约是郭榕亭山水笔墨的又一种效果和情致。以笔墨写性情、以笔墨寄怀抱,是中国画的诗性表达。袁枚在《随缘诗话》中引述朱竹君学士的话,说:“诗以道性情”,且“性情有厚薄,诗境有浅深。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而画者亦如是,明末清初山水画家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又说:“古人亦不过于真山真水上探讨,若仿旧人,而只取旧本描画,那得一笔似古人乎?”由此可见,性情之于诗画的不可割裂。而性情无论在画中还是在诗中,并非是一个概念,而是要通过表情达意来呈现的,或者说是需要写照呈现的。而在呈现效果上往往是一种情致或情态。用清代学者翁方纲的话讲即是神韵,性情中的格调、肌理都包含在神韵之中,所谓“笔精墨妙,神采生焉”,既有美学的意味更有心灵的内涵。婉约也是一种神韵了,从深层次讲,它不单单是说风格,而是在说诗画者的性情、心性。在郭榕亭的笔墨中,是不难看到这样的心性展现的。她的用笔多恬淡如水,骨中见柔,柔中生情,顾盼横斜,曲折意态。墨的浓淡相破,以及纸水湿染,往往适可而止,少有淋漓和渲染,有闺秀气又不失山水之真性情,应当说是把握有度的。在落笔的节奏上也能明显看出,多闲静徐绘,少疾走,似乎笔墨总于写与不写之间,笔笔有闲,而笔笔生趣,达意便尽在看似不达之中了。举《山水小品》这幅画的笔墨作一个例证吧,简单地说这幅画是写一处山丘和山下的几块石头,就取势来讲是由上而下,大可俯踞目瞰,造声夺势。但画家的用笔没有这样,只于平淡处着墨,简写山丘,慢笔坡嶺,勾勒秀逸,于顿挫中见婉转曲折,一笔流畅,又有几多蜿蜒,“势”似乎被削减,韵致不能不说添出了不少。中国画时常被分为几品,而逸品难得,郭榕亭的笔墨大至可归为此属。 诗画皆讲心法,郭榕亭山水笔墨韵味是有修心原由的,她不但在笔墨上追慕高标,食古有化,也善诗文,工琵琶,并蓄兼收,养气质性灵,正因为如此她的笔墨俗匠气是少的。潘天寿在《论画残稿》中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由大师之言观榕亭笔墨,应该是在正途上的。 李书桓 美国《常青藤》诗刊编委、《散文诗天地》民刊杂志主编、美国文心社福建分社副社长、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紫艺堂”秘书组、三坊七巷文学社社长、福州市作协副秘书长、《闽江》文学报副主编。现主持人生路上栏目: 郭榕亭对家乡的山水如此痴迷和情真意切,难怪乎我们再回头看她的山水画作品,总让我们感觉到那种迷人的意境,似梦,似一首曲子。 她总是用自己抒情的笔调,静静地,耐心的,细致地描绘着自己心中的风景。她对传统的美学思想“师外造化,中得心源”有时代性的理解,她重客观描写,重对景写生,师法自然。其选材很少有泰山之雄、峨嵋之秀、黄山云海、三峡激流之类的名山大川,多为南方具有意趣的普通山景。 她高明之处还在于善于在平实、直朴的客观自然中发现独特的美。她是大自然的学生,但她不做自然的奴隶,不以描摹自然为能事,而是在“胸贮五丘”的基础上,打破真实空间,重建空间新秩序,以心灵化合自然,从自然中取其美质,取其意象。假自然之象以寄情,求真美意趣于一体。她的山水画选择的是一条主客合一之路,不故作姿态,不无病呻吟,更不虚张声势,而是恰倒好处地运用点、线、面和色彩,组成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扬山乡之情,动可游可居之思。从她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她沿着这条路已日渐走向成熟。 郭榕亭的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写字、习画、作诗文。学生时代积累一定文化底蕴,常有诗文发表于文艺刊物和广播电台。她十分喜爱中国古典诗词。而吟诵秋天美景的诗句,她更是烂熟于心。她告诉笔者,她喜欢秋天的意境。秋天,在她的眼里是有醇香的,能让她在在宁静与透明中,感悟夕阳与落叶,感悟深邃的山谷、清泉。 因而在她的笔下,绚烂的秋景是她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在她的笔下,取景虽小却有大气势,用笔虽“拙”也显大境界。无论是秋山、秋树、秋泉,还是孤立的茅屋和点景人物,都栩栩如生,在充满浓郁地怀古情趣中折射出现代审美意识。她画山水,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笔,然后笔笔生发,最后成局。每得奇趣,看来似不经意,其实它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与传统的功底之上的。她的画笔致清晰,起落有致,浓淡干湿,极尽变化。她笔下的山水,奇思络绎,笔到意随,超神尽变。 难怪有许多的藏家惊叹,郭榕亭的秋景画,让人着迷,让人心醉。往往在她的画里,我们似乎能听到秋之声乐。 她的画能取得这样成绩,这与她的对画的痴迷情结分不开。她画自己喜欢的画,画自己心中的山水,画骨子里的画。 郭榕亭的山水感言 喜欢山水,更喜欢山水画的空灵美好,山水如大自然的红颜,在风里唱着清明的歌儿。 静湖里美丽的落叶,象风中的那双手,是那样的明丽轻柔。画笔带着些许如水的怀古之情,随风舞蹈,心灵自由的旷谷里,蓝火般的斑斓璀璨。在宣纸的世界里,我是一个自由的女神,花开花谢,山水永在,向心中最美的地方走着,如烟走,如雾地化了。山路上有多少席幕容的诗句,她有着如画如诗的灵魂,用轻描淡写的笔调速写了美好与无奈,还有她的那句: “然而商时风唐时雨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插入瓶中”都使我难忘,每当畅游于山水之间,就令我悄然记起。 高山流水,琵琶精曲,看山高水长,飞流之下三千尺,彩虹为背景,罕见的丹峡地貌有人间佳境,我无语感怀,初起与刹那的光华永难忘。 我驻足而流连忘返,凝神倾听那瀑布的声音,繁复地描绘,好象有一种风雨之后的轻盈与宁静,就像多年前的那个冬日的午后,我乘着小车在滚滚红尘里穿行,那武夷山桐木村的笔直山道,春日的世界有一幅凄清的画面却又不失美丽,更有一层淡淡的山雾在寂静冬日里飘渺,山峦和树木、流水,组成了一个无声的世界,我默默地感受着山青水秀那不老的容颜。寂静无人的山风中,我静静地端坐在那忘尘的山水间,临窗木屋的檐下,拿出前尘为我约定的这把琵琶琴,拂去弦上的浮尘……. 赞赏 长按白癜风可以治愈么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