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激烈的战斗场面 7月5日,由青年导演孟奇执导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点影片《勃沙特的长征》在故事的发生地黄平旧州开机。 据了解,电影《勃沙特的长征》是根据一个故事拍摄的。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曾有一位奇特的参与者,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年10月萧克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转战到贵州黄平,在这里的教堂偶遇来此访友的勃沙特,并因为一张法文版的贵州省地图使得勃沙特和红军队伍结下了不解之缘。至年4月,勃沙特跟随红六军团,历时十八个月,行程一万余里,这其中他帮助红军翻译法文地图协助红军摆脱困境,他也从一名局外人成为一个人类壮举的亲历者。 “红军”在冷屏山上活动 电影《勃沙特的长征》从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看待长征,并通过展现红军将士与勃沙特在理想信仰上的碰撞交融过程,生动再现了红军当年克服艰难险阻、寻求革命胜利的历史图景,艺术阐释了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这一宏大主题。由于题材重大、角度新颖,该电影自策划起就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点影片。 据介绍,该影片由青年导演孟奇执导,由来自美国的演员白雷森(音译)扮演勃沙特。该影片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所有拍摄和制作,在全国大规模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 电影《勃沙特的长征》演员阵容 延伸阅读标题:无意之中闯进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行列西方传教士 姓名:鲁道夫·勃沙特 国籍:瑞士 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为薄复礼,年生于瑞士,后随父母移居英国。在他10岁那年,一位英国传教士从中国返回曼彻斯特,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情况。勃沙特听了之后,开始向往中国。 为了适应到中国传教的需要,勃沙特接受了各种训练,包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等。他还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薄复礼”,以示信奉克己复礼。年,受教会派遣,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 年10月初,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露茜在安顺参加完祈祷后返回镇远。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正好与从江西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相遇,在无意之中闯进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行列。 红军对勃沙特夫妇在中国的活动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即便如此,还是对他们礼遇有加。当晚,勃沙特夫妇被带进一间屋子里休息。勃沙特的妻子睡在一张由木板拼起来的床上,勃沙特睡的是一把躺椅,而与他们同在一个房间里的红军士兵则直接睡在潮湿的地上。红军安置好他们后,立刻送还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包括银元也如数奉还。 此后,勃沙特一直随红军部队行进。在这期间,他先后接触了贺龙、萧克、王震等红军领导人。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萧克。 勃沙特与萧克相识,源于一张地图。当时,奉命先遣西征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施秉与黄平之间强渡大沙河,突破了防堵力量薄弱的黔军阵地,乘机袭占了黄平老城。在一所教堂里,红军缴获了一张约1平方米大小的法文版贵州省地图,这张地图对于刚进入贵州,道路不熟且缺乏向导的红六军团无疑是无价之宝。但是,由于地图上所标的地名都是法文,没有人能够看懂,这可急坏了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谁能解燃眉之急?萧克顿时想起了会说一点汉语的瑞士传教士勃沙特。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立刻派人把勃沙特请到军团司令部,看他能不能帮助把地图上的法文译成中文。 在方桌前,在豆大的洋蜡烛光下,萧克小心地摊开了地图,用手指着一个个法文地名,勃沙特按照他的指点,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翻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六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后来,就是用这张地图,萧克与王震选择了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的方向。勃沙特当时没有意识到他翻译这张地图有什么重要意义,而萧克将军却始终忘不了这件事情。他后来回忆说,红六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勃沙特翻译的法文地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这张地图,使得双方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此后,勃沙特跟随红二、红六军团到了湘西,开始了艰苦的远征。虽然彼此信仰不同,但勃沙特从中国的这些红军指战员身上,看到了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红军尽量照顾勃沙特的外国习惯和习俗,在饮食和生活上想尽办法来满足他,也令他非常感动。在部队开始乌蒙山回旋战时,勃沙特不幸染病,红军不仅专门为他找了一匹马驮着他走,还特意找来中医为他治病,后来还派担架员抬着勃沙特翻山越岭。耳闻目睹红军的真实情况后,勃沙特深受触动,曾多次写信到上海、南京等地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 年4月,红二、红六军团进逼昆明,考虑到军情紧急,战事多端,军团领导决定让传教士勃沙特离开部队,前往昆明。军团长萧克和红军保卫部部长吴德峰分别设宴为勃沙特饯行。萧克将军还专门为勃沙特做了一道拿手菜———粉蒸肉。 宴会结束后,大家一一与勃沙特握手道别。吴德峰部长还命人给勃沙特发足路费,并特别叮嘱他如何前往昆明。勃沙特的长征就此结束。 勃沙特这位西方传教士同长征红军不期而遇,并随红二、红六军团生活了天,行程达英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中一名奇特的参加者。勃沙特离开红军之后,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并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通过演讲等形式向国外介绍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 年11月,当红二、红六军团还在长征途中时,勃沙特的回忆录———《长征目击记》(又名《抑制的手》),已经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这本书当时在国外颇受欢迎,多次再版。在书中,勃沙特称赞中国的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高度评价红军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年,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为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搜集素材。在采访萧克将军时,萧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勃沙特帮助红军长征的往事,还郑重委托索尔兹伯里寻找勃沙特并代致问候。此事一经披露,寻找勃沙特的工作就成了各界注意的焦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各方近两年的努力,萧克与勃沙特在分别50年之后又重新取得了联系。年末,《人民日报》驻英记者对勃沙特进行了专访。尽管满头银发的勃沙特已90岁高龄,但精力还很旺盛,记忆力相当好。在记者要求下,勃沙特讲述了与红军一起长征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他和红军将领之间的深厚情谊。他感慨万千地说:“在晚年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使我激动不已。” 照片展示开机仪式现场 开机仪式现场 旧州群众打腰鼓庆祝 男一号接受采访 剧目中的红军首长“萧克” 接受采访时,演员笑得合不拢嘴 “女红军” “女红军” “红军”的枪支 “红军” 荷枪实弹的“红军战士” 手提大刀的“红军战士” “红军战士”在休息 “战马” 黄平冷屏山景区 黄平冷屏山风光 黄平冷屏山风光 赞赏 长按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百癜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