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妈妈,小红铲俱乐部创始人,植物学硕士,博物爱好者,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是兔子老师,不上课的时候是两个小姑娘(5岁米米和1岁奇奇)的不靠谱老妈,平生爱旅行,有了娃之后最大爱好就是带娃在山川田野间游历。人生起起落落,大自然是最好的朋友和疗愈师。 序幕 去屏山的决定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在结束了与万师兄的语音聊天之后,直觉告诉我,就是这里了。 每次带娃出行,我对目的地的选择标准就三条: 要有人文特色, 要有原生态自然环境,并且, 游人不能多,要安静。 前面两点还好,每次加上最后一条,筛选结果就清零了。 还好有一大群全年带着学生跑野外的同门兄弟姐妹,不厌其烦为我出谋划策。这一次是万师兄,嗯,都已经是万院长了,仍然童心未泯。快要结束通话的时候,他悠悠地说: “等我退休了,每年都要去屏山住一段时间......太美了。” 结束通话,果断订了车票。 古村初印象 早晨8点多从上海虹桥出发,中午1点到达黄山市,又转车1个多小时,下午三点过,到了屏山。 路途有点累,在住处卸下行李瘫了一会儿,决定趁天黑前在周围走走。三两步走进屏山古镇,眼前第一幕是这个: 没错,是一群大学男生们在打篮球,篮球场另一边有个不起眼的校门: “屏山小学”。 校门锁着,还没到放学时间。 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心境顿时从旅途劳累中放松下来。 向着村里走,看到的都是三三两两在此安静写生的大学生们。 整个古村里,安安静静,只有这些专心作画的年轻人,让人不禁觉得—— 这个宁静美丽的地方, 仿佛就是为了入画而存在的。 蔷薇在古老的院墙上静静绽放。 葡萄藤悄悄伸出紧锁的院门, 又悄悄地鼓出一串花苞; 猕猴桃顺着竹竿探向绕村的水渠; 一树桑葚就要熟了,红的发酸,紫的很甜; 村道两旁是成片的蓬蘽,长成这样的可以毫不犹豫地摘下放进嘴里,Yummy! 还有一些文艺小店,赏心,悦目。 就这么绕了一小圈回到旅馆, 吃了晚餐,早早休息,养足精神迎接明天。 山如屏,水如画 第二天,我们准备去爬山。 刚走出村子,回头一望,被惊艳到了: 清晨的薄雾笼罩, 在微黛远山的映衬下, 展现出一幅桃源景象。 经过一片清香的茶园, 嫩芽吐露,忍不住采一根细细品味。 黄山毛峰的产地就是这里了。 一路上采不完的桑椹。 走到山脚下,眼前是一大片荒废了的水田。 这种荒芜的湿地往往是周遭动植物的繁衍交汇之地。 果然不出所料,走近这里,只听到喜人的蛙声一片。青蛙大合唱告诉我们:这里残留的农药已经分解代谢得差不多了;另外,这里昆虫种类一定很丰富! 搞植物和生态出身的人,一看到野地就会在脑中自动绘样方。站在这里目测,一平米样方的植物种类轻轻松松超过10种,随便一个镜头里的植物都够我们欣赏辨别大半天的,大家看看这几张照片,能数出几种呢? 经常跟着我跑野外的米米,来到了这里就更欢了,跟相声里报菜名一样:毛茛!黑麦草!泥胡菜!野葱!络石!...... 奇奇在爸爸怀里,望着不远处自由的马和大鹅笑着挥手:) 上山的主路边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水声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脚步,除此之外就是蛙声和婉转的鸟鸣,再无其他声响。 不得不说,已经好久没有走过如此安静的山路了。 安静很珍贵。大自然的美,非安静不能体会。 溪流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一会儿近在咫尺,一会儿又蜿蜒到了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只有叮咚声隐隐传来。 一大丛爬满了毛毛虫的荨麻,米米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顿山林大餐现场。 紫黑的鞘裹着翠绿挺拔的新竹,令人瞧着精神振奋。 也有可爱的小细竹从枯叶里冷不丁冒出来。 枫杨翠绿圆润的复叶搭配着低矮的接骨草灌丛。 踏着满地的枫香小刺球,我们大手牵小手。 上山的水泥路修得非常平直,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水泥路也到了尽头,这时背着胖奇奇的爸爸提议原地休息,米米也喊累了。于是他们爷儿仨停留在这里的山民家门口休息,我一个人继续沿着小土路上行。 越向上,林子越密,山谷越深,我一个人爬得兴味盎然,完全无法抗拒来自未知山林秘境的诱惑。一度消失在路边的溪流又重有了线索,潺潺水声在山谷里显得格外清脆。追随着水声,在树丛中一路前行,直到遇到了此行当中第一个陌生人:一位穿着蓝色短袖的小伙子戴着耳机下山,我们俩同时闪进对方视线,并且同时被吓得向后一跳并大叫“啊!”,然后又同时笑了:“吓死我了!”他说。估计我也是他在山里遇到的唯一一个人吧... 我问他还有多久能到山顶,他说还挺远,至少40分钟的路。我算了来回的80分钟,估计爷儿仨在下面等不了这么久,料是今天登不了顶了。不过他说山顶上也都是树,并不能看到什么远景,我的遗憾稍微小了一点,于是继续在在密林中循着溪水的声音行进,直到终于来到了溪水的面前: (点开观赏实景视频) 这条清浅的溪应是这片山野的灵魂,各色芳草鲜嫩欲滴,四周飞舞着美丽的红蜻蜓,想必在无人打扰的时候,周围的小动物们都会来这溪畔饮水吧,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童话故事里的画面也无非如此。 (点开观赏实景视频) 在溪水边发了一会儿呆,发现继续顺着水走已经没有路,只能向旁边张望,看到一片美丽的林间空地: 第一次发现金色的毛茛花也能开出这种效果来,踏进去,发现这里也是一个小乐园。各种蝴蝶和小甲虫飞舞着,满地都是红艳艳的蛇莓......突然想到可能也会藏着蛇,就没有多停留。挥别了美丽的溪水,继续钻进侧边林子里的小路。这条路的植被更加茂密,光线也因此非常暗,但是也因此更加吸引人!我拎着棍子左探右探地进去,在一个路旁的斜坡上,发现了这个! 我的天哪竟然是一颗野生羊肚菌!!而且是羊肚菌里的极品:尖顶羊肚!这要在法国我今天就要小小地发一笔了;D 羊肚菌即便在中国也是一种很珍贵的食材。因为这种真菌没有任何有规律的生长地点,不像竹荪就是在竹根那里,松茸是在马尾松林里,没人能说得清羊肚菌是生长在哪里,哪里都有可能,但是刻意去找往往没有。而且羊肚菌不像别的菌子,记住这个地点,下次来还有,它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所以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中过任何奖的我,把它拿在手上缓了半天才敢相信这真的就是一颗羊肚菌啊! 手握着羊肚菌,心里想,不知前面还能遇到什么好东西? 于是,就真的紧接着又在一片竹林里发现了这个!! 一颗如假包换的:竹荪!!!!! ............ 此刻,在我的心中,羊肚和竹荪已经飘散了,我开始盘算着等会儿下山去哪买个彩票:DDD 为了更加有满载而归的感觉,我又用手中唯一的工具——那根打狗棍儿,刨了根笋: 捧着一堆宝贝心满意足地原路返回,爷儿仨见到这堆东西也跟着开心了好久,尤其两个小的更是欢欣跳跃,把妈妈当成凯旋的英雄:D 四人排排坐在山民爷爷的家门口吃了橘子、馒头和煮鸡蛋的简单午餐,我们问爷爷:“这山叫什么名字啊?” 爷爷说:“高山。” 我们:“......” (后经查此山名为弓家岭,小溪名为吉阳溪,是新安江的源头。) 四人吃饱喝足原路返回,又遇到了两位上山采野货的大姐,在聊天中她们说,从五月下旬开始,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萤火虫!米米听了高兴得当场跳了起来!! 下山的路上,仍然不断有新发现,一点也不无聊。 有毛毛球可以吹的,不一定是蒲公英哟:) 山里的“永生玫瑰”,捡回去拼个花盒? 又回到那片湿地原野,视线豁然开朗! 到村里的时候,我们已经连续走了快4个钟头,大家都有点累了,于是找家溪边的小餐馆吃碗面,回到客栈里午休。一觉醒来已经是晚上,小村的夜晚宁静却不无聊,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以吃吃逛逛: 黑夜中怒放的蔷薇。 非常非常有味道的一家由古建改造成的Coffee! 忠实又温顺的萨摩,守在自家小店门口。 美丽的星星灯,不输给城里的霓虹。 还有这家《舌尖上的中国》毛豆腐拍摄点,虽然晚上没什么顾客,老板依然在勤勤恳恳地做豆腐。 逛了一圈回去洗洗睡,迎接在这里的D3,说真的,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美丽的湖与村庄 新的一天,上午我们去奇墅湖。 司机是客栈老板的表弟,对此地很熟悉,带我们去了奇墅湖没有游人的一面湖畔。我平生游历过很多湖泊,但是当看到这一片湖面的时候,心还是被撞了一下: 这里确实没有游人,只有几个大学生在湖边写生。 他们的画,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观察与欣赏的重点,依然离不开植物。这里的春天,真的是,美不胜收! 湖面上漂浮着大朵大朵金色的荇菜花朵,效果不输睡莲。 珍珠菜也在努力地盛开着,旁边遇到个山民,在采水芹。 想象着这片草地上奔跑雀跃着一群孩子的情景,我一定要带孩子们来这里! 米米在湖边尽情疯玩,摘野花,打水漂,收集各种颜色的彩色石头,就喜欢看她在阳光下这样开心的样子。 午饭是回村吃的,稍微午休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跟随当地的导游妹妹正式地游览这个有年历史的皖南古村落。 导游妹妹非常专业,一路上的风景建筑已然很美,经她提点更是显得古老又迷人。 屏山曾是个宗族文化非常严格的诗书之地,然而现在这些祭祀仪典都已失传了,只留下雕梁画栋,烟锁重楼,令人不尽唏嘘。 在村外我看到了有史以来最喜欢的一条农村横幅,没有之一: “沐浴阳光享受绿色,走进森林注意防火!” 这才是作为一个村庄应该对大家说的话,好么?! THEEND 后记 回到上海,正逢“轻度污染”,下了火车就觉得呼吸困难,好想原路折返回去。 真想念屏山,愿她永葆这份青春与宁静。 赞赏 长按白癜风什么症状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