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镇屏山 迎江路东有一座海拔22米,面积约0./km2的镇屏山。山体南北长80米左右,东西长50米左右,呈阶梯状台地地势,顶部平缓,山体南面倾斜低缓,北坡陡峭直立。镇屏山北侧有下街巷与中华路相通,南侧有镇屏街与大西路连通,东南侧有戥儿巷与老宴春酒楼人民街相通。西北侧原来有市航运小学,现为西津音乐厅。 镇屏山,又名正平山、正屏山、蒸饼山。《至顺镇江志》记述,“正平山在京口城西一里”。民俗称“正为烝,平为饼”,故曰蒸饼山。 《至顺镇江志》中又载:“按京口三面依山,缺其一以临大江。是山峙于江岸,无崷崒之势,凭高而望,不倾不倚,式正且平。若巨灵恶洪涛之汹涌。遗此镇压。则名固实之宾也”,解说了正平山名字由来可查考的最早渊源。 后来演变镇屏山之名,是有镇守云台山东侧之内涵,抵挡长江海潮屏障之意。元灭南宋之后,镇屏山为元时御前水军统制张侯邦达率军驻扎,曾在此操练水军。 镇屏山北侧山崖下潮音洞,此处石灰岩溶洞面北临江,远古时代为江水浸润侵蚀、潮起潮落,闻听江水波浪冲击洞穴的回音之寓意。潮音又有佛音之意。江水涛声不绝,如观音说法,众僧诵经朗朗之音故名。 潮音洞在民国至上个世纪文革前,有香客朝拜,香火缭绕。洞旁曾经居住着一位李姓的老者看护潮音洞。潮音洞在文革时期被挖掘成防空洞。现在,从该处防空洞进入,转弯穿行不远,即可见古老的潮音洞。依然保存完整的两个叉洞内地面积水,洞内有水涨落的痕迹。 据《至顺镇江志》记载,僧人祖华得到金坛“平等”废寺之额,于绍兴十三年(年)在镇屏山创建寺庙,绍兴十四年建成,取名“平等寺”。《至顺镇江志》谓曰:“栋宇翚飞,金碧绚烂,来者目动神骇,若御风乘云游仙之宫”。当时这一带临江地段,南来北往信众云集。现今镇屏山平等寺早已不存,据传在咸丰年间为太平军焚毁。镇屏山上原有一株高大的槐树和一株青桐,传说槐树在民国时期被誉为神树。 (镇屏山封闭的洞口) 咸丰十一年(年),英国在镇江云台山周边设租界,建立领事馆。自此,西津渡、云台山、镇屏街、天主街、大西路、日新街一带,商家云集,鳞次栉比。著名的商家有泰源炭行、运输公所、雨花剧场、清海泉浴室、岳阳楼、天乐园、龙江茶社、富春茶社等等,为一度繁华的商业街区。 镇屏山,自年镇江商团成立之后,直到年4月,一直是商团的办公地点所在地。首任商团会长朱中孚(字信鱼),是当时镇江工商界实力人物。朱中孚热心公益,为镇江做过很多善事义举。朱中孚在民国十三年去世,镇江商会在镇屏山上为他竖立纪念碑,碑文记述了朱中孚的生平事迹和对商团体育会的贡献。 (镇屏山-民国初) 年6月,朱中孚去世之后,镇江商界实业家陆晓波就任商团会长,经常住在镇屏山商团团部,镇屏山既是镇江商团办公地点,也是镇江商会办公地点,又是镇江军政要界联络事宜商谈会议场所。 抗战时期,镇屏山为日军占据,曾经关押百姓民众,还有被关押的中国民众在此为日军枪杀。据镇江民俗学者王荣华回忆,建国后镇屏山原镇江商团被军管会接管,曾经做过军管会临时看守所,后仍作为镇江工商联合会办公地点。文革后为民居所占据。年,镇屏山文化街区改造,拆除所有建筑。 (信鱼先生画像-年(辛酉)苏涧宽颂) 镇屏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潮音洞、平等寺、镇江商团商会办公驻地、朱中孚纪念碑,“镇屏山”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彰显了镇屏山历史价值。 赞赏 长按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