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9/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历史悠久,自古素有“客家摇篮”“闽粤通衢”之称。县域历史的悠久也带来了丰富的古籍文献。

《石城文书》主编黄志繁,编著者刘敏、赵立东本着传承历史、保存乡邦文化的担当精神,收集、整理了石城县当地村镇的古文书、古田契等古地方文献,为石城文化添砖加瓦。

黄志繁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自从年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被分配到南昌大学任教以来,我就在我的导师邵鸿先生的带领下,开始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迄今为止,我们整理了“《清实录》中有关江西资料辑录及研究”、《江西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期刊编目总汇》、《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江西近代报纸期刊》(胶卷)等文献,还收集了一大批契约文书、族谱等民间文献。年,我担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有了一些学科建设经费后,便着手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资料。因此,南昌大学历史系在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方面又有了一些可观的成绩。我们出版了《江西古村落档案丛书》,整理和出版了《清至民国婺源县村落契约文书辑录》(全18册),建设了江西地方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最大的一个工程就是把江西省地名志全部数字化,实现了全文检索),联合地方文史工作者出版了10卷本《江西地方珍稀文献丛刊》。按照我们的设想,未来的南昌大学应该成为江西地方文史研究的资料重镇和学术研究中心,以地方化策略谋求差异化发展。在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接触中,我也认识了一批地方文献收藏者,石城县的赵立东先生,即其中一位。立东先生从事文物收藏多年,且以此谋生,由于潜心于地方文书收集,大有将地方文书的收集和整理转为主业之趋势。经年下来,林林总总,立东先生所收藏的地方文书号称有10余万份。我自年认识立东先生起,逐渐加深对他的了解,并震惊于他文书收藏之多。立东先生又有着浓厚的乡邦情谊,他所收集的文书,以石城县为最多,且多为一村一姓之所谓“村落文书”,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石城县图书馆馆长刘敏先生,中文科班出身,以石城文化研究为己任,且笔耕不辍,近年已有若干部地方文化研究专著问世。年某日,在和刘敏、立东两位先生的茶叙中,我提议出版一套《石城文书》,以飨学界,两位先生欣然答应。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位文物收藏家,立东先生深知,这批文书如果拿到市场上去交易,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他再三表示,“孔方兄”远不如学术研究和乡邦文化重要,他的这种精神令人感佩!世上之事,素来知易行难。出谋划策时,人们多半满腔热血,具体实施时,又多半拖沓迁延,所以,虎头蛇尾之事,屡见不鲜。好在刘敏和立东兄,都以整理地方文书为乐事,案牍之劳,不以为苦,且有着为石城文化添砖加瓦之宏大使命感,于是,历时两年,完成10卷本《石城文书》的收集整理工作。此书稿共收集石城县11个乡镇中存世文书较多的琴江镇、丰山乡、高田镇、木兰乡、小松镇、屏山镇、赣江源镇和横江镇8个乡镇25个行政村的历代契约文书,其中尤以琴江镇、屏山镇为多。以村而言,则琴江镇沔坊村为最多,达余份;屏山镇长溪村次之,亦有余份;其余各乡村则或多至数百,或少者10余份。所有文书都以村为单位,每份文书都标注了时间、地点、文书性质、当事人等关键信息,且影印清晰,非常利于研究者利用。以我对地方文献收集的有限经历,我想,这套文书的出版,一定会引起史学界的注意且研究利用之。若果真如此,当足以慰藉整理者的艰辛和劳碌了。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本丛书的出版得到南昌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本人的籍贯亦是石城,但受党教育多年,不敢以公谋私,之所以谋划出版,实在是因为这套丛书本身的史料价值。本丛书的出版也是我前面所阐述的南昌大学历史系多年的地方文献整理工作之一。是为序。相关阅读《石城文书》

内文展示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yw/12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