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饮食 http://m.39.net/disease/a_5544833.html

竹叶石膏汤,经典名方首之三。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

歌诀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组成

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米。

用量

竹叶6g,石膏50g,人参6g,麦冬20g,半夏9g,甘草6g,粳米1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义

本证多由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为主。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热;气短神疲、脉虚数为气虚的表现。方中竹叶、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呕为君药。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佐药。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为使药。

配伍特点

半夏性温,与清热生津药配伍使用,消除其温燥之性,使降逆止呕的功效增强,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使石膏清而不寒。本方为清补两顾之方。

运用

本方用于伤寒、暑病、温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气短神疲,舌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加石斛、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禁忌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心肌炎、急性药性发热病恢复期、无名低药性发热、癌性发药性发热、流行性出血药性发热、小儿夏季药性发热等多种疾病辨证属于,余药性发热未尽,气阴两伤,胃失和降,者,同时在预防放射性食管炎方面效果理想。

临床运用

临床主要本药材常用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小儿口疮、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小儿急性肾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病症。

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治疗组80例自放疗始口服加味竹叶石膏汤至放疗结束,对照组40例自放疗始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直至放疗结束。两组病例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常规分割外照射,治疗组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8.8%、15%,与对照组的75%、52.5%、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9.86±,0.34日,较对照组16.73±,0.28日延迟P,0.。《中华中医药杂志》年第1期

2.小儿口疮:以本方加味治疗35例,并以普鲁卡因2毫升调锡类散1支合浓绿茶液外敷于患处溃疡面,治疗后,2例患儿溃疡3日愈合,33例患儿溃疡在3日缩小,7日内愈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第4期

3.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47例予能量合剂、抗生素等对症处理。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方加味,疗程4周。疗效评定以临床胸闷、心悸、气急、乏力、早搏等消失,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心肌酶谱明显改善,早搏减少克e,85%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总有效率89.36%,对照组显效26例,总有效率68.09%P,0.01。《中国中医急症》年第5期

4.糖尿病:2型糖尿病证属消渴病之中消型患者,对照组60例予常规基础和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加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煎剂。疗程为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药科技》年第2期

5.小儿急性肾炎:以本方加减联合青霉素钠盐肌内注射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例,连用7~10日。经2个月治疗,以浮肿消退,血尿消失,血压正常,小便常规正常,血沉、补体C3、抗,O,、血尿素氮正常为治愈,临床治愈率95.5%。《四川中医》年第11期

6.复发性口腔溃疡:以本方加减治疗60例,与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60例对照。以15日为1个疗程。疗效评定以溃疡愈合后,随访1年无复发为治愈,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总有效率%,对照组治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6.7%P,0.01,《中国社区医师》年第17期

药理作用

从本方剂主治“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脉虚数”,一是说明体液不足;二是说明体液高渗;三是心脏功能不佳,再就是发热和多汗。现就其治疗机理分析如下。

1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臣药人参有十分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人参通过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激活葡萄激酶,使葡萄糖利用正常化而产生降糖作用;人参皂苷降糖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人参多糖是人参降糖的第2个有效成分,其中人参多糖A通过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激活肝磷酸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从而加速糖的利用而减少糖原的合成,降低血糖;同时人参对糖元合成有双相调节作用而人参糖B则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第3种降血糖成分为人参糖肽,首先是与β受体结合,通过cAMP将信息传至肝细胞,使糖的氧化利用加快,导致血糖降低。另有报道人参水提取物1mg/ml可增强葡萄糖灌流大鼠胰腺引起的胰岛素释放,可见人参对血糖代谢在多个环节上发挥影响。甘草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麦冬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麦冬降血糖主要是促使胰岛β细胞恢复,增加糖元合成,拮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阻止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石膏在降血糖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调和效应,与人参配伍降糖作用明显。血糖降低恢复正常,则血浆渗透压随之下降,口渴自然好转,这可能是本方剂治疗糖尿病胃热阴伤者的机理之一。

2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君药石膏上清液对高渗盐水造成的“口渴”状态可明显使之好转,说明石膏所以能改善显著异常口渴状态与其能有效地调节盐的代谢有关,具体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臣药竹叶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但能明显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从而使Na+排出,这可能为其止渴的主要机理。人参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有双相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依机体机能状态而定,其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及人参根皂苷,他们通过促进垂体释放ACTH而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提高适应性。半夏煎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也有轻度刺激作用。使药粳米有明显止渴作用,其止渴作用不清。使药甘草所含甘草次酸及其盐类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其中甘草酸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粉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内分泌调节能力,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皮质激素有两种,一是糖皮质激素;二是盐皮质激素,其中盐皮质激素有促进Na+、水重吸收作用,实际上临床大多数疾病的高渗状态都是失水同时又失盐,高渗是相对的,一旦水分补足则会显现出Na+的相对不足,因而盐皮质激素的潴钠、潴水作用有利于平衡水盐代谢紊乱,防止水分继续丢失,抑制脱水,何况糖皮质激素也有部分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又有一种允许作用,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石膏对高渗状态有调节作用,因而该方剂有利于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能使口渴喜饮好转,同时高渗状态的解除也有利于心烦等不良情绪的改善。

3解热、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石膏对人工发热动物及内毒素所致发热均有解热作用,且其退热作用与血钙升高密切相关,降温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是否由于钙作用于体温调定点而发挥降热作用尚有待研究。竹叶也有退热作用。麦冬、人参、半夏、甘草均能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糖皮质激素抑制体温中枢的致热原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等而发挥迅速和良好的退热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物理的、化学的、免疫的、感染性的各种炎症,以及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的各个不同阶段均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另一方面,君药石膏能明显抑制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消除炎症水肿;臣药竹叶所含黄酮能较强地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竹叶提取物能较强地提高SOD及GSH-Px的活力,十分明显的降低LPO含量。人参皂苷R0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抑制炎性水肿,降低炎症组织中羟脯氨酸的浓度;人参能提高SOD、CAT、GSH-Px活力,能清除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麦冬可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明显的抵御超氧阴离子损伤的能力。使药甘草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而且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故而本方剂一可退热;二可解除中暑、夏季热、糖尿病等造成的多器官、多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

4对心、脑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石膏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并含有少量铁、镁,臣药竹叶含有钙、镁、锌等18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经煎煮后必然游离出大量的Ca2+等离子。Ca是心肌细胞的激动因子,并且参与无数酶的合成和激活,可影响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Mg2+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石膏、竹叶对心脏、循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臣药人参能促进脑内蛋白质、RNA及DNA的合成,促进脑内Ach等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A及NA含量,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及大脑皮质厚度,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其死亡率,能促进学习、提高记忆;人参可依机体机能状态对中枢神经抑制和兴奋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恢复正常,提高脑力活动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工作效率。人参皂苷能显著增加脑供血及血流量,促进缺血再灌注脑血流量增加,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增加缺血时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取,使大脑合理利用葡萄代谢氧化产能,同时减少乳酸、丙酮酸及乳酸/丙酮酸比值,有效地保护大脑功能,调节其神经活动。对于心血管系统,人参能抑制Na+-K+-ATP酶活性,抑制细胞内Na+增加,促进Na+-Ca2+交换,使心肌细胞内Ca2+增加,因而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同时人参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有显著对抗作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促进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恢复;对血压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低血压病人及休克患者血压上升,使高血压病人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并有明显抗休克作用;人参还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人参可提高人体抗应激、耐高温的能力,这对中暑十分有利。麦冬煎剂、麦冬注射液及麦冬所含麦冬皂苷能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冠脉血流,抗心律失常,提高心泵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使心肌梗死后心肌营养性血流增加,使缺血心肌损伤得到较快的修复,减轻心肌亚微结构病理变化,具有显著抗心肌缺血作用。佐药半夏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的多种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能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同时甘草次酸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活剂样作用;甘草酸静脉滴注能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

这些作用对于中暑及夏季热对大脑、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石膏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并能增强其吞噬功能。臣药麦冬能增加脾脏重量,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刺激血清中溶酶体的产生,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甘草有干扰素诱导作用,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不仅有抗过敏作用,而且能增强胸腺和脾脏的重量;甘草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甘草次酸能激活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抑制淋巴细胞释放组胺;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中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使抗体产生显著增加;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使抗体产生减少,抗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人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提高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其中人参皂苷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血清补体生成,促进NK细胞活性,并在ConA存在情况下诱生INF-γ和IL-2。人参能增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提高血清IgG、IgA、IgM的水平,提高血清溶菌素浓度,促进T、B淋巴细胞致分裂原刺激的淋转反应;人参根和茎叶多糖有抗补体活性;人参皂苷对脾脏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人参三醇则促进IL-1的生成。而且人参可依据人体的状态对免疫功能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人体免疫状态达到平衡。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梗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2.《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3.《伤寒溯源集》:竹叶性寒而止烦热,石膏入阳明而清胃热,半夏蠲饮而止呕吐,人参补病后之虚,同麦冬而大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凉损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米助其胃气也。

4.《古方选注》: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有补母泻子之义也。竹叶、石膏、麦冬泻肺之热,人参、半夏、炙草平胃之逆,复以粳米缓于中,使诸药得成清化之功,是亦白虎、越婢、麦冬三汤变方也。

5.《医宗金鉴》: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变方也。《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人参、粳米,补形气也;佐竹叶、石膏、清胃热也;加麦冬生津,半夏降逆,更逐痰饮,甘草补中,且以调和诸药也。

6.《血证论》: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热气随之而伏;妙在生姜之升散,俾津液随之而布,此二药在口渴者,本属忌药,而在此方中,则能止渴,非二药之功,乃善用二药之功也。

7.《成方便读》:方中以竹叶、石膏清肺胃之热,然热则生痰,恐留恋于中,痰不去热终不除,故以半夏辛温体滑之品,化痰逐湿,而通阴阳,且其性善散逆气,故又为止呕之圣药,况生姜之辛散,以助半夏之不及,一散一清,邪自不能留恋。人参、甘草、粳米以养胃,麦冬以保肺,此方虽云清热,而却不用苦寒,虽养阴又仍能益气,不伤中和之意耳。

经典出处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竹叶石膏汤

处方石膏(半两)麦门冬(去心.二钱)人参(去芦.二钱)炙甘草(半钱)半夏(汤洗七次.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青竹叶十四片,粳米一撮,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竹叶石膏汤

处方淡竹叶(三十片)石膏(三钱)麦门冬(三钱)半夏(一钱)人参(一钱半)甘草(一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呕而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粳米一撮,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竹叶石膏汤

处方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各二两。石膏一斤,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胸烦闷;或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少气,胸中烦满,气逆欲吐,及诸虚烦热,并宜服之。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疼痛,头亦不痛,脉不紧数,即不可汗下,宜服此药。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两盏,入青竹叶、生姜各五、六片,煎至一盏半,滤去滓,入粳米百馀粒再煎,米熟去米,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别名竹叶汤(《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竹叶15克石膏30克半夏9克(洗)麦门冬15克(去心)人参6克甘草6克(炙)粳米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虚羸少气,呕逆烦渴,或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虚而数;以及暑热所伤,发热多汗,烦渴喜饮,舌红干,脉虚数。现用于肺炎、麻疹或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糖尿病、小儿夏季热、中暑等病后期余热不清,耗伤气阴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热祛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证自愈。

摘录《伤寒论》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竹叶石膏汤

处方淡竹叶石膏桔梗木通薄荷甘草(炙)

功能主治治痈疽肿痛,胃火内盛,口渴喜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少许,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诚书》卷六:竹叶石膏汤

处方淡竹叶7片软石膏9克大黄(煨)4.5克陈皮3克藿香叶6克

功能主治治茧唇。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六

《幼科直言》卷五:竹叶石膏汤

处方煅石膏连翘黄芩花粉甘草梢薄荷柴胡

功能主治治肺热,鼻流紫血者。

用法用量加竹叶5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痧疹辑要》卷二:竹叶石膏汤

处方竹叶3片红花0.9克生地6克煅石膏9克花粉2.4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黄连1.5克(微炒)僵蚕5条连翘1.8克玄参3克牛蒡子1.8克桑皮3克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解肌透疹。治痧疹见形二三日,色红,烦躁,出不透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痧疹辑要》卷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yw/12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