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是川渝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传统民间歌唱形式。如今川江号子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光裕是著名的“川江号子”传承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抢救即将断裂的“川江号子”,他先后创办了“川江号子学会”和“川江号子传习所”,走上了这条川江号子传承之路。 曾经,长江行船,滩浅水急,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们帮腔、合唱,川江号子逐渐兴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尽管江上的行船已装上动力装置,但岸边的趸船却还没有,遇到涨水退水时,全靠船工们人力将趸船移动,此时号子声不断。当时在朝天门码头趸船上做船工的曹光裕深感其中艰辛:“尽管拉船时戴着手套,穿着很厚的衣服,还是难免被纤绳磨破”。 年5月1日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老师带领团队岷江行,与屏山“金江号子”郑昌田团队进行“川江号子”文化交流。 5月2日上午,在屏山县城岷江河边进行“川江号子”交流演出,屏山“金江号子”郑昌田团队现场吼唱了金沙江船工号子。 随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老师授予郑昌田《川江号子》“荣誉传承人”称号,并颁发证书。 当日晚上,川渝两地团队一起在屏山县城步行街和市政广场表演,曹光裕老师带领团队现场吼唱了起来。 川江号子的声声歌唱中蕴含着“拼搏奋斗”和“凝心聚力”的核心精神内涵。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可逐渐塑造一座城市的精神标签。让老传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焕光彩,是非遗传承人正在开展的有益探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yw/146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