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初期照片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 本章导读:四个“熊孩子”结伴来到锦屏山玩耍,突发奇想搞起了攀登峭壁比赛,竟把自己困在了半山腰悬崖峭壁上,危急时刻消防员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勇涉险境,顽强奋战三个半小时,写下了一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新传奇。请看《红门记忆》连载之八:屏山悬崖勇救四少年 锦屏山海拔多米,山势险峻,蜿蜒起伏,是船城宜阳县城城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常有登山爱好者前往登高望远,一览船城迷人风貌。 年4月10日是星期六,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而这天这里发生的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件,使锦屏山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天下午,该县城关镇第一初中的四名学生一起结伴来到锦屏山玩,当他们来到山下一处险峻的光秃秃悬崖峭壁跟前时,小伙伴认为从这里向上登山肯定“够刺激”。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来一场爬山比赛。随着一声号令,他们从这处险峻山崖下,竞相追逐开始了他们的登山探险之旅。 然而,当他们沿着陡峭的险路,爬到几十米高处的半山腰向山下张望时,眼前险峻的悬崖,使四名小伙伴顿生恐惧,便决定终止这场“传奇比赛”返回下山。但是,身处陡峭的山崖带来的恐惧感,使他们两腿打战,怎么也迈不开脚步来,进退维谷被困在百米高的悬崖上。这时四名小伙伴害怕起来,其中一名学生连忙掏出手机,拨打电话求救。 下午16时50分。宜阳县通信室接到了孩子们打来的报警电话。 “教导员,有4名学生被困在锦屏山悬崖峭壁上啦!”教导员张友勤听通讯员报告,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险情刻不容缓。他立即带领14名消防队员迅速前往现场。 十分钟后,消防官兵门抵达锦屏山下。张友勤教导员迅速查看现场地形,并向当地群众了解悬崖附近的山势情况。我家就居住在县城南边靠近锦屏山的居民区中,那天在家休息,听邻居说南边山下来了不少消防官兵,正在营救被困在山崖上的几个学生,于是连忙赶到了出事的山崖下边。 这是一处废弃的采石矿山,开山炸石形成了多米高的陡峭山崖,山势异常险峻。此时,4名学生正被困在半山腰,他们分别趴在悬崖上的两个立足点,手足无措上下动弹不得,惊恐的向下张望,如果稍有闪失便有跌下山崖的危险,情势十分危急。 这时,山下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群众,人们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为身处险境的四名中学生而担忧。在现场消防官兵中间,我发现了通讯员陈翔,便从他手中接过来摄像机,将现场的环境和官兵们忙碌救援的镜头拍摄下来。 教导员张友勤在观察到悬崖峭壁上的危急情况后,迅速命令中队长何冠南带领8名队员,携带安全带、保险绳索等救援物品,沿着山崖侧面一条险峻弯曲的小道,向山上悬崖峭壁攀登靠近,营救工作迅速展开。 消防队员踏着脚下乱石密布的险峻山道,艰难的一步步向悬崖上攀登。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艰难攀登,救援队员终于从悬崖侧面,迂回攀登到距离被困学生20多米的小崖顶上。这是一个跟受困学生在平行高度的小台阶,由于山势陡峭,难于接近困在峭壁上的学生。 副中队长鲍成宇和班长郭鹏鹏自告奋勇,携带防护腰带和安全绳索,脚踏险峻的悬崖峭壁,摸索着一步步艰难地向前攀岩。二人手抓绳索相互接应着,小心翼翼的踩着足下狭小的落脚点,艰难的向就近的两名处境危险的学生靠近。由于峭壁上无路可走,救援队员在行进过程中几度受阻,营救行进速度异常艰难。 30多分钟后,鲍成宇和郭鹏鹏终于艰难行进到了受困学生上方,他们发现了在峭壁石缝中生长的两棵小树,立刻有了救援方法。鲍成宇在其中一棵小树上,捆扎好安全绳,以此作为安全支撑点,来保障接下来对受困学生的施救。 从第一棵小树到第二棵小树,还有20米左右的距离,这段攀岩过程也是营救工作最艰难、危险的生死行程。鲍成宇独自携带安全绳,冒着随时可能跌落悬崖的危险,沿着陡峭的山壁艰难行进,一步、两步、三步……鲍成宇浑身冒汗,艰难行进过20米生死险境,终于到生长着第二棵小树的悬崖石缝处。 鲍成宇接应着随后艰难到达的郭鹏鹏,两人在小树上捆扎好安全绳,从而为后面的救援做好了保证。 这时,已是傍晚时分,眼看天色将黑,4名学生的家长也闻讯赶到,心急如焚地望着山上。救援现场站满了近百名围观的群众,人们都为被困在山崖上孩子们和身处险境的消防官兵们捏了一把汗。 鲍成宇和郭鹏鹏依托小树上系着的安全绳,展开了对下方两名受困学生的救援。此时,这两名学生由于恐惧,加上在悬崖峭壁上站立已达60多分钟,体力透支,双腿发软在不停地颤抖,稍有不慎便有跌落悬崖的危险。 鲍成宇见状后,一边连忙向他俩喊话,安抚两个孩子的情绪;一面尝试着将一根安全绳抛向他们。然而由于山势复杂,连续三次抛绳均未成功。 鲍成宇和郭鹏鹏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努力抛投。他们终于将安全绳送达到一名被困学生。 鲍成宇和郭鹏鹏在上方喊话,指导他俩系好安全带,在确认两个孩子牢牢捆扎好安全绳后,小心翼翼的向上牵拉、经过一番紧张努力,鲍成宇和郭鹏鹏终将这两名学生成功拉到自己身边。 “哇!好……!”山下群众远远望着这一幕,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起来,响起一片欢呼声。 19时10分,在两名消防队员的搀扶保护下,两名学生被成功营救下悬崖。 然而,此时天色越来越黑,另外两名学生依然被困在距离消防队员稍远的峭壁上。站在山下观望的学生家长和观望的人们心急如焚,如果夜幕降临,将给在悬崖峭壁上的营救带来更大的困难。 在昏暗的暮色中,鲍成宇和郭鹏鹏再次沿着峭壁,缓缓接近另外两名学生。由于天已渐黑,他们不得不借着微弱的手电灯光,摸索着向前攀岩行进。 夜幕中,在鲍成宇和郭鹏鹏的努力下,终于接近两名学生,并将救援绳索安全抛送给两名被困学生。此时,在他们在悬崖上已经心惊胆战被困了3个小时。 救援人员乘着夜色相互接应,小心翼翼地先后将两名学生牵拉到安全点。他们搀扶着由于受惊吓,浑身战战栗栗地受困学生,保护着他们在悬崖峭壁上一点点向山下返回。 晚上20时25分,经过消防官兵三个多小时的奋力营救,4名被困在悬崖峭壁的学生全部安然获救。当救援队员护送着获救学生到达山下时,学生家长拉着消防官兵的手激动地泣不成声。 此刻,已是守候在悬崖峭壁下,目睹了整个救援过程的人群中,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人们在用这种热烈的方式,由衷赞叹消防官兵的英雄壮举,更欢呼在消防官兵的奋力救援下,成功获救脱离险境的4名学生。 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救援过程中,我手持摄像机随着救援的进展奔波在现场,从各个角度拍摄了消防官兵在山崖上实施救援的全过程,把每一个扣人心弦的细节都完整拍摄记录了下来。当看到最终四个中学生全部被安全营救下悬崖峭壁,现场群众们自发鼓掌称赞消防官兵时,也由衷感到欣慰。 晚上回到家后,我把整个救援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又去这次救援自己自始至终坚守在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的伏案笔耕,一篇近两千字的纪实报道稿跃然纸上。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到县电视台借用台里的编辑设备,将自己拍摄的抢险救援视频资料进行了精心的剪辑,合成为10分钟的视频素材,将新闻稿子和视频资料上传到了总队媒体宣传群,在紧张忙碌的状态中度过了一个“双休日”。 有一首诗这样描述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全媒体时代:“报章图文铺天地,网络似海异军起,广电传媒跨长空,传媒三军阵容齐”,诗作者形象的将传统的报刊平面媒体比作兴旺发达的“陆”,将蓬勃发展壮大的互联网媒体比作“海”,将拥有数以亿计观众的广播电视媒体比作“空”。这“陆、海、空”三军媒体兵团,构成了当今信息社会全媒体时代立体化快捷便利、影响广泛的传媒主战场。 4月10日宜阳消防官兵勇攀百米悬崖峭壁,成功营救4名登山遇险学生的抢险救援,立刻受到各路媒体的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