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2/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6.html
木兰溪

木兰溪,发源于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流经莆田市的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木兰溪的名字,传说与先贤郑露有关。郑露奉召入仕,乡亲们都在木兰山下的溪边为他送行,并采来了他平生喜爱的木兰花瓣,纷纷扬扬地撒在船头、水路上。大家感念郑氏三兄弟对莆田的贡献,于是就把这条溪称之为“木兰溪”。

林昇辉摄

郑纪(—)是从木兰溪源头走出来的一位历史名臣,少时因为烧炭为生的纪家贫穷,其父忍痛割爱将爱子送给文贤里上郑(即今度尾镇屏山)郑恒淑抚养,遂随郑姓,纪姓为名。郑纪进士出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五百多年来,他的故事一直在莆仙大地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明右都御史姚镆赞曰:“维仙(游)在宋,有蔡忠惠既以政显,亦以文着,后三百年(郑纪)公复崛起,一邑二贤,并美同誉。”古时仙游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筑桥铺路被视为是造福大众的百年大计,为民众所推崇。郑纪一生不遗余力,为家乡倡建大小桥梁七座,除史载的卧龙、朝天、鹿鸣、步云、登瀛外,还有近年田野考证的仙游山仁山见贤桥及度尾镇潭边的市尾桥,这些桥梁除卧龙桥外多分布于度尾及仙游山一带,以“石梁石墩桥”最为常见。

卧龙桥

卧龙桥位于城东三里石鼓山之麓。明天顺八年(),年才三十二的翰林院检讨郑纪引疾归养,返乡次年十一月,受合邑耆老重托组织乡民倡复宋嘉定年间陈谠所修的安利桥,历经七年于辛卯()六月告竣。有石墩15座,梁16节。郑纪作记以纪之,称“桥成落燕其上,以其气势峥嵘,如龙卧渊中”,取名卧龙,后移址改建,即今木兰溪金凤桥。“卧龙夜泊”繁荣数百年,乃明时仙溪八大景之一。朝天桥

朝天桥位于度尾镇中岳下街。“旧名中岳桥,后废。明正统五年郑恒淑重建,改名嵩溪桥,寻圮。”明成化九年()郑纪继承父志倡修,“疏为三间,作亭其上,易今名。”为木梁石墩桥,石墩两座,柳杉方木搭梁三节。郡人御史林诚为记其事。今改为水泥路面,桥上置有廊亭,人来车往,畅行无阻,现仍在通行。鹿鸣桥

鹿鸣桥位于度尾镇潭边洋塘。旧名东溪桥,宋丞相古濑叶颙侄提举叶元潾建。明成化七年()圮于水。己亥()十月郑纪倡修,次年正月竣工。砌有船形桥墩一座,“桥二门,梁以石,因其旧者四,易其新者二也。”桥长13米,宽1.5米。该桥完工时因夜有两鹿相继鸣于山上,故改今名。是年郑纪四十七岁,作《重修鹿鸣桥记》贺曰:“今桥兴而鹿鸣,鹿鸣则贤才出。今二鹿相继而鸣,其兆岂偶然耶?”桥迄今保存完好。步云桥新貌

步云桥位于度尾镇中岳上街。明成化十八年()郑纪率众建,木梁石墩桥,石墩三座,柳杉方木搭梁四节。因通往邻村云水,故名步云。时年郑纪五十岁。现改为水泥路面,仍有行人车辆通行。登瀛桥位于度尾镇屏山,该处系文贤里要会之冲(云水、屏山、埔尾交界),旧时通往永春、仙竹要道,明成化十八年()郑纪倡建。桥奠基之际,恰逢郑纪奉诏北上,由从父直庵处士接力营造。“桥二门,门各二梁,梁之间辟之,令相去尺许,阁以横石,所以代梁而广桥道也。”当年十月动工,次年四月告竣。桥建成后,乡人以郑纪“复职业于瀛洲,乃名之登瀛。”郑纪曾作记,并寄语“里之子弟扶策弹冠,观光上国者皆由于是”。年修筑屏山水库被填没。市尾桥市尾桥位于度尾镇潭边妈祖宫前。旧时宫前有一处深水潭,上面用木板简易拼接,行人往返甚为不便,明成化十二年(年)郑纪倡导民众在水潭上方架设两块长石板作梁,以利行人安稳路过。后因木兰溪潭边河段南移,水潭干涸,桥废。见贤桥

见贤桥位于西苑乡郑纪故里仙游山仁山古渡口。正德二年(年)郑纪卸任尚书归田后倡建的最后一座便桥,为石梁石墩桥,船形桥墩一座,桥梁两节,桥长6.50米,宽1米。传闻郑纪曾遇贤者遂名之。后因大水冲毁,仅存一块石桥板(花岗岩石,色赤,长3.36米,宽0.29米,厚0.12米),清道光年乙酉(年)一纪姓人士因仙人托梦乐捐重修。现古桥保存完好。当地村民为纪念郑纪乐于行善之举,在桥附近建有一座“乐善社”。因其位于木兰溪源头,享有“木兰溪第一桥”美誉。

(来源:莆田晚报游心华郭秋维戴云山)

点击欣赏视频▲

交通小贴士

导航目的地:仙西村黄坑头(仙游县)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距仙游县城50多公里,山区公路可直达,驱车约一个半小时。

班车路线:仙游车站(仙游——仙山)中午发车。

自驾游路线:莆田市区——莆永高速——县道——西苑仙西村。

责编:西园子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zx/131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