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书楼镇,位于金沙江畔的坝子里,隔江与云南相望。这是书楼镇的新家,它的老家在金沙江底。向家坝水库的兴建,让这古镇搬到了新家。在老家的时候,书楼镇的名称是楼东乡。楼东乡在民国以前,便叫做罗东驿,明清时期是马湖府的重要通道。“湖广填四川”,沿着金沙江而来的,都有点背井离乡的悲壮,他们的脚步都是故事。当年的罗东驿,乃客家人的聚居地。水来陆往,都不容易,好客的客家人在驿站迎接人群马队,给远离家乡的带来温暖和安宁。这金沙江畔的驿站,以为它会永远在那里,将祖辈们的生活代代传承,如同这川流不息的江水。沧海桑田,须臾之间。谁会想到21世纪初,承袭驿站而来的楼东乡,会随着电站水位的升高而升高,到了今天这新地方呢?由于和同样淹在水底的福延乡要合并,新名称便更改为书楼镇了。新名称自有来历,乾隆版《屏山县志》有记载:“宣庙有学士薛文清公,晋阳人也,少随父宦游龙湖,筑室书楼山,以儒术淑彼乡人。”薛文清公即明代大儒、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书楼山,据书楼镇副镇长朱宏同志介绍,就是今天书楼镇的鸡罩山。薛瑄有诗《忆昔行》,其中写道:“忆昔年才十二三,老亲携我游西南。西南道路蜀山里,累月不尽经巉岩。”十二三岁的少年,便随着父亲来到偏僻的马湖府,天生担负着教化的职责,在这里留下了兴文昌邑、励俗维风的佳话。受文教恩惠的人民,一直铭记着这位山西大学者,于是,借着这契机,新地新名便借着古韵完美契合了。淹没在库区的还有屏山县城、新安镇、新市镇等,沉于江底的文物和建筑始终是移民的牵挂。负责修建向家坝水库的三峡总公司将库区的重要建筑和遗存搬到了书楼镇,就在江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建了马湖古城景区。在朱宏副镇长等陪同下,我们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缓缓走进了这座尚在建设中的古城,触摸砖瓦坊墙,感受时光的心跳。朱镇长热情健谈,他冒着大汗,为我们讲解着这一幢幢建筑的历史,满满是情怀,我这才记起他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zx/132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