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缘由,主要是因为屏山是我的家乡(以下部分内容可能会借鉴到各位作者的原创,还望理解,此文章承诺不会用在商业用途,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的家乡是在屏山镇屏东村,就在屏山北面山脚下,准确来说是泗县“平”山镇,其实我一直都对这个“平”字有疑问,从记事起,在我家的户口本上写的是这个“平”,但是现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是用这个“屏”,我想,使用不同的字原因应该有很多吧,下面总结的原因:(纯属个人观点) 使用“平”原因: 一:因为平山顶部是平整的。传说二郎神和孙悟空两人比试时,二郎神担着挑担追孙悟空,路过平山上空时,山尖挂住了担子,二郎神一生气就用打神鞭把山尖打掉了,山尖落在了老山山顶(这个是有说法的,因为平山石头大部分是黄色的火石头,老山大部分是青石头,但奇怪的是老山山顶那部分却是黄色的火石头)所以平山的山顶是平整的; 二:“平”比“屏”写起来要简单的多,人们也许是为了方便书写,所以用了“平”字; 三:有可能是因为人们觉得“平山”比“屏山”要好理解吧。 使用“屏”的原因: 一:“屏”是指屏障的意思,毕竟在华北平原山还是很少的,不像是南方多山。所以有了一座山(准确的来说是小土包子)不是很高,但在平原地区,也勉强可以做屏障的吧; 二:在我本意里我也更希望是“屏”字,因为屏总是比平要多一些韵味出来; 三: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身份证是“平山”,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用“屏”字,这也许就是人们的习惯吧,潜意识里“屏”还是比较正统的。 以上就是简单总结的(纯属个人观点,其中小传说部分是听村里老人说的,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吧)。 言归正传,下面来全面的介绍下屏山,屏山又名翠屏山,位于镇东南国道旁,因山环翠如屏,故名翠屏山。也叫“卧虎山”,与东面“蟠龙山”俗称老山,“蟠龙卧虎”东西呼应!那么为什么又叫卧虎山呢?因为屏山似虎睡状,虎头朝东,虎尾朝西,虎背平坦,东高西低,从上往下看四个拐角都有伸出一截,形似四个虎脚,而且从小在屏山小学上学,放学都会去虎屁股这里玩耍(为什么在这玩耍?因为这里当时是打靶场,可以捡到子弹蛋壳、弹夹、炮壳,幸运的话,有时还能看到军人现场打靶,不过曾经山屁股那里也是枪决犯人死刑的地方,从小调皮不怕,现在让我一个人傍晚过去,我还真有点害怕,哈哈)。 屏山出美石,传说在山坡有洁白巨石,在夕阳映照之下,银辉四射,站在以前北城门楼上亦可见,古人称为奇景,古为泗州虹乡新八景之一。 也叫屏山晚照,为古虹乡八景之一,白天从远处眺望呈藏青色彩,它仿佛是泗城北面一道亮丽的天然屏风,横亘东西,如今游人在晴日的傍晚,无论是站立山上观看远处的夕照,还是在远处观看夕照下的屏山,都感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流连忘返,屏山也是古虹乡八景唯一现存最美景点,也是很多人游玩拍照的好去处。 传说中的“屏山夕照”,即是整个屏山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幻化出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魔幻境界,那么,这奇妙的传说又是怎么产生的,后来又是怎么消失的呢?这里还有一个优美而动人的传奇故事呢,请往下看: 一、学戏曲夫妻痴迷行善事不图回报 相传很久以前,屏山的山北旁住着一户人家,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个一岁大的儿子,丈夫姓王,叫王观,妻子姓李,叫李玉,孩子叫小宝。夫妻二人每天都要到屏山南面几里路的田里干农活,为了节省时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随身带些干粮,中午就不回来了,小宝有时交给邻居代为照看,有时就带在身边,干活时放在地头让他自己玩耍。夫妻二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戏,附近的村子中只要有唱戏的,不管白天干活多累,也不管多晚,他们都要去听,回来后自己再学着演唱,日子久了,东西村的也都知道王观夫妻能歌善舞,有了红白喜事,也都乐意请他们夫妻去唱上一段,钱给不给全凭主家,夫妻二人从来不会主动去要。在干农活时,别人累了,会找片阴凉处坐下来休息,拉拉家常,而王观夫妻干累了,会在田头唱上一段,有时也会惹得附近干活人过来观看,大家连声夸奖小夫妻唱腔优美,舞姿动人。 一个初冬的早晨,王观与李玉夫妻起的很早,他们要趁还没有下雪前把田里的土翻一下,让寒冷冻冻,便于来年开春后播种。当他们走到屏山脚下时,看到一位老婆婆坐在路边。老婆婆面容憔悴,身体瘦弱,好像很多天没有吃东西似的。王观看到这里,对妻子说:“你看这老婆婆多可怜,一定是饿坏了,我们把随身带的干粮送给她吃吧!”妻子李玉面呈难色,说:“给她了,我们中午怎么办呢?”王观说:“中午我们就将就着吧,反正早上我们也吃得饱饱的了,中午一顿不吃,也饿不死的。你要不给她吃,肯定她会饿死的。”说完,王观把胳膊弯挎着的小篮子拿下来,把里面的几块馍悉数留给了老婆婆。老婆婆看到有吃的了,连谢都来不及说一声,接过馍来,趁着余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夫妻二人看到此景,既辛酸又欣慰,相视一笑,就往自家地里去了。 冬季的白天本来就短,夫妻二人忙了一天,不知不觉天就要黑下来了,想想孩子还交给邻居照看,于是赶紧收拾镐头、铁锹,急匆匆回家。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夫妻二人走到山脚下时,看到老婆婆还坐在那里,干粮已经吃光了,身上冻得瑟瑟发抖。王观与李玉再次动了恻隐之心,就走上前来问道:“老妈妈,你家住哪里?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坐了一天,还不回家?家里人找不到你会急坏的。”哪曾想老婆婆说:“我不是此地人,家住很远,我是外出迷路了才流落到此的。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这里了。”王观和李玉一听,心中暗忖,这如何是好,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如果让她一个人留在这里,不是饿死也是冻死,恐怕撑不到明天。我俩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夫妻二人商议,还是把她带到家里住上一宿再说吧,说不定明天她的家人就会把她找回去呢。于是王观对老婆婆说:“老妈妈,太阳也要落山了,你看你一人孤零零坐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夜里还不把你冻坏!如果你不嫌弃,就跟我们到家里住一宿怎样?”老婆婆听到他们这么说,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哪里有不情愿之理,连忙答应,但又为难地说:“你看,我这两腿已经麻木,寸步难行,怎么跟你们走呢?”王观说:“这好办,我背着你就是啦”。于是,王观让妻子李玉扛着农具,拎着婆婆简单的行李,自己背着婆婆,三人往家里走去。 到了屏山西侧,但见夕阳如火,晚霞把西半天烧得彤红,蔚为壮观,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屏山却是灰蒙蒙、阴森森的,与夕阳之美形成了反差,似乎夕阳的光辉与它无缘似的。老婆婆问王观:“你看太阳快落山了,彩霞满天,到处红彤彤的,怎么却照不到这座大山呢?这山显得多凄凉呀!” 王观虽然世代住在这里,但也答不出来,就一脸迷惑地说:“这就是个谜了!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这奇怪的现象也困惑了我们祖祖辈辈不知多少年了。” 二、认义母全家和睦得高人艺技脱胎 三人回到家中,妻子李玉忙去做晚饭,王观从邻居家接回孩子小宝,又去场上扯了些麦穰,给老婆婆临时铺了张床。小宝正值咿呀学语,对老婆婆也不认生,“奶奶”、“奶奶”地叫个鲜甜。外人不知道,还以为这是和睦的一家四口呢! 第二天王观和李玉在家闲着,于是又学起了戏来,正当对一些难以把握的唱腔为难时,婆婆开口说话了,再说这老婆婆经过一夜休息,早上起来跟换了个人似的,显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行为举止哪里还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婆婆。她不但主动为王观夫妇击拍伴奏,还为王观夫妇指点不足,甚至以身示范,唱给他们听,那声音悠扬婉转,高亢激昂,摄人魂魄,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左邻右舍哪里听到过这样的演唱,都跑来观看。这下可把王观李玉这对戏迷夫妇乐得不得了,真是相见恨晚,如获至宝。中午,王观还专门去买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婆婆,又专门为婆婆买了套新衣换上。王观夫妇合计,老人的家人可能说找来就找来了,不如现在就拜老人为师,也好跟她再好好学学,于是把此意说给老人听,哪想到老人听了,笑笑说:“我暂且就住在你家,只要你们夫妇不嫌弃我、不赶我走就好了。如不见外,以后你们就叫我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了。”王观很小就死了父母,今天能收个母亲,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夫妻双双下跪,给老人叩了三个响头,算是行了认母礼。就这样老人平日里指点王观夫妻唱戏,当王观夫妻下地干活时,又担负起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责任。自此,王观夫妻的唱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名声响彻十里八乡。 三、老婆婆巧辨彩石无意井来历惊人 婆婆自打住到王观家,无事时喜欢到附近的屏山上溜达。这屏山是泗州境内的一座名山,西有河宽水阔缓缓南下的新濉河,北临波涛汹涌奔腾东去的北濉河,南临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东望老山、朱山、马厂山等大大小小山脉,形成了“三水抱诸山”的雄伟的地势特征。屏山东西长不过几公里,高也不过百米,但山上有一块巨石却深深吸引了婆婆的注意。这块巨石长约十米,高约五米,卧在屏山之巅,令人不解的是,这块石头看起来与屏山似乎毫无瓜葛,完全像黄山之巅的飞来石,石上蒙了厚厚一层灰土,从灰土堆积之厚推算,这块石头在这里少说也有数千年了。 这天婆婆带着一把磨石,提着一只水桶,来到巨石跟前,她先绕着巨石转了一圈,接着到半山腰处,从一口汩汩上涌的泉眼里打了一小桶水,对着巨石用力打磨起来,当她打磨到下面时,露出了一道鲜红的颜色,再往旁边磨,又露出了青、黑、黄、白四种色彩来。 故事讲到这里,你可能越发觉得奇怪了:哪来的五彩巨石,这泉眼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们还真的不是普通石头和泉眼。那就先让我再把巨石的来历慢慢说给大家听听吧。 传说中的太阳又叫金乌,即三只脚的乌鸦,共有十二个,十二个金乌不分昼夜无规律出来活动,炙烤着大地上的黎民百姓和各种动植物不得安息,于是玉帝命令杨二郎担山压住金乌,不让它胡乱出来,二郎神领命,现出巨神模样,三头六臂,担着十一座山,四处追赶,捉到一个就压住一个,直到压住了十一个,留着一个让它东升西落,好好为大地提供光明和温暖。这一天二郎神追到泗州境内时,从东向西只踏了四座山——马厂山,老山,屏山,灰山,就越过去了。当他一脚踏在马厂山,而另一脚又踏在老山上时,踩坏了山上的石头,石屑沾在了鞋上,再当他跨到屏山上休息喘口气时,留下了一块碎石渣,接着一脚又跨到了长沟西边的灰山上,也留下了一块碎石渣。这在神仙看来是碎石渣,但对于凡人来说,可就是块巨石了。这就是为什么很久以前屏山和灰山顶上各有一块石头像是飞来的。再说这位老婆婆,也不是凡人,她是二郎神家的一名贴身丫环,二郎神生怕担山撵太阳时给黎民百姓造成伤害,才派她下到人间查看。婆婆先是看了长沟西边灰山顶上的巨石,那块石头是马厂山顶上带来的,通过打磨,发现这块遗落的石头本身是灰色的,只适合烧石灰,不能很好反射太阳的光泽,灰山也由此得名。于是她又来到屏山脚下,化作无家可归的老妇人,希望立下脚来,幸亏好心的王观夫妇收留,这才有了故事开头的“巧遇”。 再说屏山顶上的这块巨石,日积月累,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虽然它如磁石一样吸收着日月星辰的光辉,但由于灰尘太厚,却怎么也反射不出来,这才使得无论阳光多么明媚,整个屏山却是灰蒙蒙的。那么,老婆婆又为什么用半山腰处的泉水来打磨巨石呢?原来这泉眼也非寻常泉眼,它就是二郎神担山踏上屏山顶时,休息了片刻,抽出扁担来,顺势往下一戮而戳出的泉眼。这口泉眼一年四季无论阴晴泉水不断,水质清澈细腻润滑,蘸它打磨才能让巨石更加平滑光亮,这泉眼的神奇更在于,你若是有意去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而当你无意到那里游玩、放牧或砍柴时,却能看到,当你在山上感到口渴时,它也会如善解人意般出现在你的面前,所以当地人给它起了个非常贴切的名字:无意井。 四、惊天地屏山溢彩救饥民彩石献身 老婆婆蘸着无意井中的水,每日对巨石打磨不辍,终于让巨石重见天日,由于巨石来自泗县老山,所以它是五色的,艳丽无比,与今天老山盛产的彩石无二,但因为它沾了二郎神的仙气,可就与众不同了。当巨石最后一次打磨完后,正值黄昏,夕阳的余晖照到了彩石上,立马奇迹出现,巨石闪耀着五彩光泽,辉耀半个天空。婆婆为了给王观夫妇一个惊喜,又忙把自己的围裙解下,化成一块巨布,罩在巨石上面。然后回到家中,让王观把周围方圆几里的村民都招呼过来,说是今天黄昏要在屏山顶上举行一场大型戏曲表演。于是十里八乡的,闻听此事,哪个不来看看热闹,不到天黑,灰蒙蒙的屏山上上下下早已围满了人,都想看看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一睹王观夫妇的精彩表演。 正当夕阳西下、天边云蒸霞蔚之际,婆婆看看时辰已到,就猛然揭开石头上的布,这一揭犹如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巨幕,整个屏山立即呈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来,千百年来大家都知道屏山是灰蒙蒙的,哪里见过今天这样的艳丽呢。只听山坡上下,一片惊呼,拍手叫绝,而此时王观李玉夫妇来到石上,清了清嗓门,即发出了悠扬动听的唱腔,那腔调,响彻云霄,让人心醉,不能自持,老婆婆也在众人的请求下,唱了一段,更是让泉水息流,林鸟屏声。自此,人们说王观夫妇的唱腔摄人魂魄,就叫它“拉魂腔”了。男女老少,无不跟着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这令人欢快的难得场面。 从此以后,每逢晴天,屏山上再也不是灰蒙蒙一片了,而是五彩纷呈,特别是傍晚时分,山的上空时刻变幻着不同颜色,恰如舞厅里霓虹灯的闪烁,美轮美奂,让人痴迷,无数著名学者慕名而来,为之写诗作赋。虽然屏山距离泗州古城有二十华里,但是,你无需到屏山,只要选择晴日,站在泗州古城高大的北城墙上朝北眺望,就能清晰看到山顶上一块巨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可是好景不长,这一年淮河以北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王观家里也不例外。虽然泗州知州竭尽全力开仓放粮,大户人家也主动放粥济民,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救得了今日,救不了明天。 这天王观夫妇早上起来,又在为当天的生活发愁,忽然看到锅台上的围裙里包着一包东西,李玉忙打开一看,竟是面粉,夫妻二人又惊又喜,等婆婆起来后,忙问婆婆家里哪来的面粉。婆婆只是笑着,让李玉赶紧蒸出馍来吃,更令王观夫妻惊奇的是,馍蒸出来后居然是彩色的,本来就饥饿得要命的一家人,吃起来更觉酥软香甜可口。 就这样一连多日,每隔一天都会发现围裙包着一包面粉,无论王观夫妻怎么问,婆婆只是笑而不答,王观夫妻也不好再多问,只是更加感觉事出蹊跷。 于是王观夫妻留了个心眼,晚上装作早早睡去,但时刻注意着婆婆房间的动静,到了下半夜,听到婆婆悄悄走出家门的声音。王观夫妻不敢怠慢,也急忙起身下床,跟了出去。只见婆婆来到屏山顶上,用磨石在打磨彩石,于是急忙上前问道:“妈妈,半夜三更你不睡觉,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婆婆看到王观夫妻跟来了,知道也无法再对他们隐瞒了,就神秘地说:“孩子,眼下大旱,饥荒严重,你们和小宝我不能坐视不管。给你说吧,你们这段时间吃的,就是从这块石头上磨下来的面。这块彩石本为“面石”,是可以吃的,以前我在老家就常以面石充饥。它有五种颜色:赤、黑、黄、青、白,唯赤色部分是酸味,难以下咽,其它颜色的都非常好吃。但这是天机,你可千万不能告诉外人呀,否则会招来大祸的!”王观夫妇这才如梦初醒,对婆婆更加感激不尽。 第二天夜里,王观夫妇虽然吃饱了躺在床上,但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商议起来:眼见这么多乡邻活活饿得要死,哪能见死不救呢,于是决定把巨石能吃这一秘密泄露出去。早上天还未亮,王观夫妇趁着婆婆熟睡之际,悄悄起来,挨家挨户敲门告知此事。要是在丰年,打死了人家也不会相信,但此时大家饿得快不行了,不由你不信,于是家家户户跟着王观夫妇来到屏山顶上,学着王观夫妇打磨的方法,把彩石磨成面粉,拿回家蒸出彩色馍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百姓都来打磨,不到半年,一块巨石被磨完了,夕阳下,再也没有了那变幻莫测的五彩了。而那打磨下来的红色粉末,因为太酸不能吃,也就被弃之不管了,随着雨水的冲涮,从山顶流到山坡,整个山都变成了单一的红色,也就只能反射红色光了。从此,屏山夕照也从五彩缤纷变成了单一色彩,那就是今天依然浓烈如火的夕阳红了。 五、知州府错判好人老婆婆回归天庭 五彩之石被吃之事很快传到了泗州知州老爷的耳中。知州老爷是名进士出身,文化底蕴深厚,平时喜欢与一帮文人舞文弄墨,说古论今,也多次慕名来到屏山观看屏山夕照这一千古难得景观,这天傍晚,他又带领一帮文人墨客登上泗州北城楼,可是只能看到天空呈现出的单一红色了,少了那五彩缤纷的奇妙变幻了,就问手下怎么回事。手下说:“今年本州大旱,听说百姓把彩石给磨成面粉吃了。”知州哪里相信,气愤地说:“天下竟有这等滑稽之事,真是岂有此理。前期大旱,本官身为知州,已经不遗余力开仓赈济饥民了,才使百姓勉度难关。石若能吃,还要种地做甚?我看此事必是妖人蛊惑,长此以往,会惰我泗州民力,坏我泗州民风,这还了得。”于是即刻命令手下前去调查,手下回来向他汇报,说是有一名来历不名的老婆婆对人说彩石能吃的,并且又说这彩石也是她发现的。于是老爷更加生气,确定这是妖婆无疑,心疼地说:“这石乃是天赐灵石,万年难得一见,天悯泗州,正是泗州之幸,哪能让人随便吃掉。”于是发下文告,说是巫人作怪,蛊惑人心,立即捉拿妖婆,就地处死以祭神石。 这天下午,几名差役骑着快马来到王观家,不由分说,把婆婆捆绑起来,带到山上,说是要将她处死谢罪山神。十里八乡百姓闻听此事,都来求情,说婆婆是个好人,不该受此劫难。王观夫妇更是觉得这是天大的冤枉,同时也责怪自己不该把彩石能吃之事透露他人,以致于给义母引来杀身之祸。哪曾想婆婆面对差役,却显得十分淡定,笑着对王观和乡邻说:“此事皆由我一人引起,与大家无关,你们放心吧,五百年前上苍已经注定,虹乡必有饥年,百姓该当一劫,我虽然让彩石重见天日,但是因为让人随便吃了彩石,破坏了天赐灵观,命该如此,也理当受到惩罚,你们都回去吧。”说完,婆婆不再反抗,任由差役发落。差役把婆婆绑架到山上原来的巨石横卧处,又把她绑在一棵大树上,准备对她开刀问斩。 正当一名行刑差役举起刀来之际,另一名差役急忙拦住,说:“各位,我看这婆婆年龄也不小了,就是把她绑在这里一夜,料她也熬不过天亮,何况她做的也是善事,救了那么多人的命。我们不如就此回去交差,就说杀了妖婆,知州老爷也不知道啊。”为首差役毕竟也有同情之心,觉得此计甚妙,于是把婆婆绑在那里,连夜回去交差了。 再说王观夫妇站在山下,嚎啕大哭,边哭边说:“妈妈啊妈妈,是我们害了您老人家,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此事告诉他人。”哭毕,听听山上没有了动静,心想:母亲此刻早已身首异处了,我们去给她老人家收尸吧。 于是夫妻二人来到山顶,看到婆婆并没有死,依然被绑在树上,夫妻二人化悲为喜,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急忙上前帮婆婆解开绳索,哪想到婆婆不但面无一丝悲伤之色,没有一句抱怨之词,反而从容淡定,连声安慰王观夫妇不要难过,说这一切都是天命。正当王观夫妇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婆婆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说给了王观夫妇听,王观夫妇原来也觉得婆婆来历不明,举止奇怪,但是怎么也想不到她会是位神仙啊。婆婆说完后,接着又对王观夫妇说:“凡事有因皆有果,想当初我化作迷途老人,无家可归,即将饿死冻死,是你们夫妻毫不犹豫伸出援救之手,把干粮给我,宁愿自己中午忍饥挨饿,后又视我如母,毕恭毕敬服侍,这又怎么不让我感激你们的善良和孝道呢!可惜今天我们母子缘分已尽,以后你们好自为之,我今天夜里就要回到二郎真君处复命去了。”婆婆说着说着也流下了泪来,又对王观夫妇交待:“屏山夕照”已成往事,将来只能有一种色彩留给后人了,但它会依然充满魅力,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我平时教你们的戏曲,你们一定要传承下去,让小宝和小宝的子孙接着唱,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要好好传扬……”说完化作一阵清风,早已不见了踪影。王观夫妇更是高声大喊,一口一个“妈妈”、“妈妈”,叫喊声回荡屏山之巅,久久不散。 今人有《屏山夕照》藏头诗一首为证: 屏风如黛点云边,山隐清幽无意泉。 夕色笼纱天欲火,照红四野若流胭。 (朱祥写) 怎么样,这个故事精彩吧,下面咱们继续往下聊,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屏山特征的几个代表: 上面故事里已经说了,一口汩汩流淌的泉眼隐藏在苍松翠柏之间,即著名的“无意井”,无意井的神奇之处在于:故意去看却看不到,无意溜达却能碰见,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在屏山北面山坡上有一堆奇石群,其中有一堆石群组合一起,特别像骆驼,所以很多当地游人会去哪里骑在上面拍照留念。 屏山北面避阳,走在环山小路,总会遇到一个个小泉眼,夏天的话,用手捧起一点,喝到嘴里,清澈、甘甜、清凉,绝对秒杀各种市面上矿泉水(问我为什么知道?从小到大喝过N次啦)。 屏山上每年都会长满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好多都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特别是春天,记得小时候周末都会约上小伙伴一起去山上踏春,而且每次总会摘很多各种各样的花,拿回家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又香又艳,可以在家短暂的美几天。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屏山还有刺猬吧,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但有,而且有,记得小时候我们小伙伴都喜欢去山上抓刺猬(附方法:找大的石头下面缝隙里凡是有一些枯草在里面大概率都有刺猬)记得小时候抓了刺猬带回家喂养,绳子拴着小腿,在院子花园里喂了几天,刺猬身上的骚味和屎尿的臭味真是臭气熏天,害的自己差点没被家人打死,没办法只能放生。 这个厉害了,我们小时候放假就会去抓,为什么抓,可以卖钱,那时候的豆沙冰棍1毛钱,“唐山肉”1毛钱,你懂得,哈哈!友情提示: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哈哈,不然被蛰到会疼的你满地打滚。 这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还是屏山北面往东的山脚下,有一片槐树林,春天槐花开的时候走进去那叫一个美、一个香啊,招来好多小蜜蜂,生吃香甜、晒干可以包包子、包饺子等,营养价值又高,对于那时候生活条件来说已经是很美的食物了,还在还有一些老人家去弄来晒干保存。 童年时候农村里男孩子都喜欢去掏鸟窝,我想全国都一样,我也不例外,村子里不管树多高、多粗,鞋子一拖,突突就上去了,那叫一个“桑”,为什么我们更喜欢去山上掏鸟窝呢?因为树矮,更好掏啊!(友情提示:那时候小不懂事,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不能随便抓哦)! 这个是最近几年开始有的,不过即使没有这个相亲会,山上还是会挤满人,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屏山会迎来络绎不绝地游客,有远处开车来的,也有屏山附近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热热闹闹的聚会,络绎不绝、山西边国道边上会停满车,一直从山北排到山南,从山西面山路上来,那叫一个壮观,比赶集热闹多了,简直就是“赶会”,一路上去路两边摆满了各种摊位,吃的、喝的、玩的各种商品,山洞门口那更是挤不动的人流,还有一些赛车在陡坡表演,热闹的不要不要的! 屏山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奇,还有很多很多传说、景点、奇观、我就不一一说啦!等大家亲自来发现哦! 下面我要重点说的就是屏山最大亮点-- 据说当初是地下游击队修建的,目的是抗击日本侵略;也有说屏山山洞修建于?年,主要作为防空洞使用;又有的说是七十年代,由南京军区开挖的山洞,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历时多年才基本完成。由于国防形势的变化,这个山洞建好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屏山山洞大大小小数十个洞口,冬暖夏凉,神秘刺激!下面我分别介绍下主要的山洞: 一共2个,因为南北通的,所以有4洞口,2个大山洞从洞口进去有厚厚的、高高的大石门,雄伟壮观 脚下水泥地面,很平整,进去往前走东西两边有各个房间,有的房间干燥、有的房间很多水,主干道直走到底就是山对面的洞门,中间有个通道是往下的,沿着楼梯一直下去走到底,边上有很多用青砖盖的小暗间,小时候去通道2侧还有木桩伸出来,滴点油可以点着的,现在都被破坏掉了,再往前一直走到底就到另外一个大山洞的腰部了,所以2个山洞形成一个H的形式互通的,如此设计的非常让人感叹! 数个小山洞,也都是南北通的,通道比大山洞窄很多,直走可以走到山的另一侧,中间会遇到几个门,可以打开,2侧也会有个别小房间,和大山洞类似,区别在于大山洞是水泥地,小山洞地面是很多小石子铺成,走路也会有咯吱的声音,建议结伴走,一个人走的话会被吓半死,因为有回音,你总会感觉后面有人在跟着你走。 位于大山洞洞门上面还有个小洞,我们叫他夹层,也可以进去,但越往里越小,最后都要趴着往里爬,不是很深,但胆小人误入,据说里面有青色和红色2条长虫(蛇)在里面,曾经有人在里面发现很粗的蛇皮,当然只是传言,信则有,不信则无。 顾名思义,据说这个洞里面有地动仪,此洞在山南侧靠西南角,门口有铁门锁起来,手电照进去看不到最里面,小编也无能为力,这里就不细说了。 知道我怎么知道这么细的吗?因为从小这里就是我们娱乐场所之一,熟悉的很,甚至不要灯都可以穿过哦! 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长期以来,山洞的管理部门不明确,洞口失修,游客混杂,高中以后一直在外地很少去了,但从有些网友拍摄图片、视频看,内部脏乱,墙壁涂鸦,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但从洞口常年大开,无人值守现象看,应该不属于保密设施。当年,因为政治、国防需要,国家花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开掘了这些大大小小山洞,如果闲置,甚荒废、破败,那就太浪费了。建议地方政府收回开发旅游资源。那绝对是泗县境内旅游的一个亮点,也是对当年花费大量心血,甚至生命来开挖此山洞的官兵和老百姓的最好安慰。 以下转载下有心者拍下的山洞实景,请观看,胆小者误独自观看: 视频看完了,是不是还有点意犹未尽,好吧,再给大家看个关于屏山的民间传说《屏山神瓜》: 屏山神瓜 有山就有眼,有山就有神,有山就有故事传奇,泗北的屏山也不例外。传说,有个人晚上在屏山迷了路,就找个平坦避风的地方过夜,半夜里,迷迷糊糊看见屏山有一处山门打开了,灯火通明,里面全是金灿灿的元宝,一匹金马驹正在拉磨,拉出来淌在磨塘子里的都是金豆粒子,把那人眼都看直了。他刚想进去弄点出来,就听见有两个人在说话,互相以某神某仙称呼,说的是这里的财宝,留着以后修二龙山庙,从二龙山一直修到垚阜院。那人摸黑在门前做个记号,留着以后再来找,哪知天一亮再找,山门不见了,晚上划的记号,什么痕迹也不见了。 住在屏山跟前,有个刘姓人家,排行老三,人称刘三。有一年秋天,他种了一地黄瓜,眼看黄瓜就要卖的差不多了,突然有一天,有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从他地头经过,指明要买他的黄瓜,而且只要其中的一条,要多少钱给多少钱,约定天之后来取。 刘三很高兴,把他要发财的消息告诉家里人,一家人都不以为然,说你疯了,这不是白日做梦吗,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一百天以后霜露雪打,什么样的黄瓜还不蔫吧?再说了人家又没付你定金,凭什么天之后还来买你的黄瓜? 刘三刚开始还在坚持,天天守着那宝贝黄瓜,时间长了也觉得自己很傻了,眼见邻居家的黄瓜都扯秧子、拔了园,他也开始动摇了:这样再守着还有意思吗?不过你还真别说,一直到黄叶落尽了,那瓜还在一个劲的长大。 说着讲着,三个月就过去了,买黄瓜的那人一直也没出现过,刘三开始怀疑,那人别是骗子吧,不管他了,眼看天就要到了,刘三一不做二不休,把黄瓜给摘了。 谁知第二天,那人就来了,听说黄瓜提前一天摘了,大失所望。他说,我们有言在先,钱我照付,但是这黄瓜买的不理想。实不相瞒,我是受神仙点化来买你家黄瓜,那是千年不遇的宝贝,因为它是打开屏山山门的钥匙,除此之外,旁(别)的什么也不管(打不开),因为这是天机,事先不能告诉你。今天用它能不能开山门,就看我们的造化了。 说话间在他们面前,不早不晚出现一个山眼,那人拿起黄瓜往眼里一塞,屏山的大门当时就打开了,里面全是金银宝贝,金银闪闪的晃眼,那人忙忙进去拿起口袋就装,哪知这时候,山眼上的黄瓜慢慢变蔫了,眼见就有断了的可能,大门“吱吱呀呀”就往一块碰。刘三一看门要合上了,在门外大喊,赶紧快点出来。那人一看,什么也不顾了,伸手抓了一把金豆就往外跑,匆忙之中,金豆撒了一地,刚到门口,就听身后“咣当”一声山门关上了,吓得那人一身冷汗,再看看手里,只剩下一颗金豆。 住在屏山跟前,都知道屏山有山眼,据说天气只要有变化,山眼的跟前都会有云雾;只是时间久远了,谁也不知道刘三的瓜园在什么地方,山门什么时候还能再打开......(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shanzx.com/psxzx/9286.html |